[发明专利]一种污泥雾化塑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0664.3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3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林;吴迪;刘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1/12;C02F11/145;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雾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雾化塑型装置,包括雾化塑型装置本体、污泥存储罐、空压机构、热气机构、石灰供应机构和冷凝机构;所述雾化塑型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雾化部件,所述污泥存储罐和所述空压机构分别通过污泥管和第一压缩空气管与所述雾化部件连通;所述空压机构通过第二压缩空气管与所述冷凝机构连通;所述热气机构与所述雾化塑型装置本体的底部连通;所述石灰供应机构与所述雾化塑型装置本体的顶部连通;所述雾化塑型装置本体的上端侧壁通过一排气管与所述冷凝机构连通。该装置同时实现冷态高压气体对污泥的切割以及低温快速成型,在节约能耗的同时,针对性解决了污泥脱水、有机挥发性臭气污染和干化成型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雾化塑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每年全球均会产生数量巨大的污水,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沉淀物、悬浮物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统称为污泥。根据污泥来源,主要分为市政污泥、工业污泥、管网污泥、给水污泥以及河湖底泥。
上述污泥中常常包含有PCBs、PAHs、酚类、氰化物、硫化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以及致病微生物,其中,大分子有机物和盐类物质导致污泥具有较高粘度,形成“泥包水”果冻式状态。因此,组成复杂的污泥处理前需进行有效分散,由此给下游处理处置企业脱水干化过程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处置成本也随之增加。此外,污泥中含有的硫化物、胺类和氨,使污泥具有恶臭味,对厂区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不便,并且污泥在堆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易腐化发臭,对空气质量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污泥减量化处理过程是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稳定化处理处置的过程。其中,污泥脱水与干化包括自然脱水、机械脱水和热处理干化,通常针对不同含水率的污泥需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含水率在98%~60%时,采用脱水和浓缩工艺;含水率在60%~10%时,采用干化工艺。并且,对于污泥再利用也有不同的标准:污泥进行土地利用时,要求含水率小于60%;污泥进行混合填埋时,含水率应小于60%;而污泥作为覆盖材料时,含水率应小于45%。目前我国常用的污泥机械浓缩脱水技术如带式污泥浓缩脱水、板框压滤脱水、离心脱水等技术,基本只对污泥进行了脱水处理,且其中60%的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达不到含水率在80%以下的要求。
污泥干化是靠热量将水从污泥中蒸发出来。按照热能供给的形式不同,污泥干化可分为直接干化和间接干化,直接干化有转鼓式、传送带式、气动传输式和太阳能式;而间接干化有转碟式、桨式、薄层式、流化床式和涡轮薄层式。直接干化的加热方式是将燃料燃烧后高温尾气直接引入系统,而间接干化避免了尾气与污泥的直接接触,即不存在尾气洗涤和尾气二次污染的问题,但是该方式热损失严重、加热效率低。
然而,为富集污泥中固体、减少污泥体积,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污泥脱水干化是整个污泥处理工艺的重要环节。在污泥干化过程中,污泥液相和固相的分离,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即现有技术中存在污泥干化能量高,同时复杂的污泥组成也很容易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开发一种污泥雾化塑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雾化塑型装置,该雾化塑型装置针对性解决了污泥干化过程中所需能量过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雾化塑型装置,包括雾化塑型装置本体、污泥存储罐、空压机构、热气机构、石灰供应机构和冷凝机构;
所述雾化塑型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雾化部件,所述污泥存储罐和所述空压机构分别通过污泥管和第一压缩空气管与所述雾化部件连通;
所述空压机构通过第二压缩空气管与所述冷凝机构连通;
所述热气机构与所述雾化塑型装置本体的底部连通;
所述石灰供应机构与所述雾化塑型装置本体的顶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0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