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力可拆卸连接器及航天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0830.1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5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斌;张崇峰;陈超云;王卫军;李俊辰;罗婷;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35;H01R13/70;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可拆卸 连接器 航天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可拆卸连接器及航天机构,在主动载具的第一接触面上设置导磁体和转动连接的永磁体,在第一接触面上设置用于分离两者的回弹部和实现信号连通的主动触点;在主动载具上设置了驱动部,以驱动永磁体转动;在被动载具的第二接触面上设置与导磁体相对应的衔铁件,与主动触点相对应的被动触点和控制信号连通的触点开关;主动触点和被动触点实现信号连接并控制驱动部转动,由永磁体转动来控制磁力闭环形成于永磁体、导磁体和衔铁件之间;通过触点开关断开信号连接,驱动部回转,永磁体和导磁体形成磁力闭环,此时即可通过回弹部实现两者的快速分离,解决了目前机械式可拆卸接口机构复杂、体积庞大、锁定分离时间太长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快速可拆卸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力可拆卸连接器及航天机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也叫接插件。国内也称作接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接插件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机械性能就连接功能而言,插拔力是重要地机械性能。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拔出力亦称分离力),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有关标准中有最大插入力和最小分离力规定,这表明,从使用角度来看,插入力要小(从而有低插入力LIF和无插入力ZIF的结构),而分离力若太小,则会影响接触的可靠性。接插件的插拔力和机械寿命与接触件结构(正压力大小)接触部位镀层质量(滑动摩擦系数)以及接触件排列尺寸精度(对准度)有关。
目前机械式可拆卸接口机构复杂、体积庞大、锁定分离时间太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力可拆卸连接器及航天机构,以解决目前机械式可拆卸接口机构复杂、体积庞大、锁定分离时间太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磁力可拆卸连接器,包括:
主动载具,所述主动载具上设有与第一外部电信端连通的第一电信连接部;所述主动载具朝向所述第一电信连接部的面为第一接触面;
被动载具,所述被动载具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电信连接部相对应的第二电信连接部,所述第二电信连接部与第二外部电信端连通;所述被动载具朝向所述第二电信连接部的面为第二接触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上开设有导磁体安装槽,所述导磁体安装槽内安装有导磁体,且所述导磁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转动连接有永磁体,且所述永磁体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平行;所述第二接触面上设有与所述导磁体相对应的衔铁件;
还包括,
驱动部,设于所述主动载具上,且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永磁体相连,用于带动所述永磁体绕其转动轴线转动;
回弹部,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上,用于提供所述主动载具与所述被动载具分离所需的弹性力;
控制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面上的触点开关和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上的至少一对主动触点和被动触点;所述主动触点与所述被动触点相匹配,且所述主动触点和所述被动触电相接触时形成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转动所述永磁体;所述触点开关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控制所述信号连接的连通与断开;
所述主动载具与所述被动载具连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面贴合至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电信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信连接部接合,所述第一外部电信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信端连通,所述主动触点与所述被动触点相接触并控制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永磁体转动至所述永磁体、所述导磁体和所述衔铁件形成磁力闭环,所述主动载具与所述被动载具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0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C/DC变换器及其同步整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