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创伤加压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0737.0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9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宋雨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A61H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伤 加压 定位器 | ||
1.一种骨创伤加压定位器,其结构包括注气孔(1)、卡扣(2)、加压定位器(3)、卡条(4),所述注气孔(1)嵌入安装于加压定位器(3)上,所述卡扣(2)后端黏结在加压定位器(3)外端面上,所述卡条(4)左侧端与加压定位器(3)一端相黏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定位器(3)包括加压定位套结构(31)、气囊结构(32)、皮肤刺激器(33),所述气囊结构(32)固定安装于皮肤刺激器(33)上,所述皮肤刺激器(33)嵌入安装于加压定位套结构(31)内,所述注气孔(1)安装于气囊结构(32)上方且固定连接;所述加压定位套结构(31)包括封板(311)、嵌入孔(312)、安装槽架(313)、防滑贴(314)、海绵垫(315),所述封板(311)嵌入安装于安装槽架(313)上且通过胶溶液黏结,所述嵌入孔(312)与安装槽架(31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槽架(313)前端面上下端黏结有防滑贴(314),所述海绵垫(315)嵌入安装于安装槽架(313)前端面内侧凹槽上且通过胶溶液黏结,所述皮肤刺激器(33)安装于安装槽架(313)内;所述气囊结构(32)包括加压气囊结构(321)、注气连接管(322)、第一气囊袋(323),所述加压气囊结构(321)嵌入安装于第一气囊袋(323)两侧且通过胶溶液相黏结,所述注气连接管(322)镶嵌安装于第一气囊袋(323)上方,所述注气连接管(322)与注气孔(1)相装配;所述加压气囊结构(321)包括第二气囊袋(211)、安装板(212)、连接管结构(213),所述第二气囊袋(211)安装于安装板(212)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结构(213)嵌入于第二气囊袋(211)右侧且通过胶溶液相黏结,所述连接管结构(213)嵌入于第一气囊袋(323)侧端且通过胶溶液相黏结;所述连接管结构(213)包括导气管(141)、滑槽(142)、过滤网架(143),所述导气管(141)与滑槽(1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过滤网架(143)镶嵌安装于滑槽(142)上,所述导气管(141)嵌入于第二气囊袋(211)一侧且通过胶溶液相黏结;所述皮肤刺激器(33)包括导套(331)、软板(332)、橡胶板(333)、刺激柱结构(334),所述软板(332)通过导套(331)与橡胶板(333)相连接,所述导套(331)上端与软板(332)下端相黏结,所述刺激柱结构(334)上端与橡胶板(333)下端相黏结,所述软板(332)上端与加压定位套结构(31)内壁相贴合;所述导套(331)上设有缓冲弹簧(C1)、连接杆(C2),所述缓冲弹簧(C1)下端与连接杆(C2)上端相焊接,所述连接杆(C2)贯穿于导套(331)下端且与其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刺激柱结构(334)包括外罩壳(341)、回位弹簧(342)、限位板(343)、刺激头(344),所述外罩壳(341)内部设有回位弹簧(342),所述限位板(343)安装于外罩壳(341)内部,所述限位板(343)下端与刺激头(344)上端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创伤加压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在对骨创伤位置进行包裹保护时,将加压定位器(3)套在骨创伤位置,然后在将卡扣(2)上的卡柱拉起,将卡条(4)嵌进卡扣(2)上,调节后,然后将卡柱卡在卡条(4)上的卡孔上,然后在通过气泵从注气孔(1)将气体注入到第一气囊袋(323)内,气体会从连接管结构(213)均匀的分布到第二气囊袋(211)内,使得第一气囊袋(323)与第二气囊袋(211)都会缓慢的膨胀起来,且带动海绵垫(315)贴合在骨创伤外皮肤上,以此来避免在对其包裹时,由于包覆过于松,从而致使加压定位器(3)对骨创伤位置进行包裹时,加压定位器(3)从其上方脱离下来或产生偏移的现象,在对骨创伤位置进行包裹保护时,将加压定位器(3)套在骨创伤位置,然后在将卡扣(2)上的卡柱拉起,将卡条(4)嵌进卡扣(2)上,调节后,然后将卡柱卡在卡条(4)上的卡孔上,然后在通过气泵从注气孔(1)将气体注入到第一气囊袋(323)内,气体会从连接管结构(213)均匀的分布到第二气囊袋(211)内,使得第一气囊袋(323)与第二气囊袋(211)都会缓慢的膨胀起来,且带动海绵垫(315)贴合在骨创伤外皮肤上,且导套(331)与连接杆(C2)在膨胀的作用下,将会被拉开,从而带动缓冲弹簧(C1)被拉伸,致使软板(332)与橡胶板(333)之间的间距变大,且橡胶板(333)上的刺激柱结构(334)将会抵制在海绵垫(315)表面,当创伤位置皮肤发生瘙痒时,只需要通过轻微的拍打封板(311),致使封板(311)带动软板(332)向皮肤位置移动,而当第一气囊袋(323)与第二气囊袋(211)接收到拍打力后,将会带动外罩壳(341)上的刺激头(344)对骨创伤的外皮肤进行扎动的作用,以此方式来取代挠动的作用,而当力度过大时刺激头(344)在回位弹簧(342)的作用下,将会向外罩壳(341)内回缩,从而避免力度过大,对骨创伤位置的骨骼造成错位现象,以此能够有效的在消除皮肤瘙痒的同时也不会对骨创伤位置的骨骼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未经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07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飞行器全天候不间断保障载体
- 下一篇:一种咸金枣固体饮料的萃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