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8318.3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7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刘元;赵玉龙;韦学勇;孙警;余旺;张一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F7/00 | 分类号: | G03F7/00;F42B35/00;G01L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mma 基石 墨烯爆压 测试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包括基底(1),基底(1)上通过转移工艺设有第一氮化硼(2),第一氮化硼(2)上通过转移工艺设有石墨烯(3),石墨烯(3)上两端通过MEMS工艺溅射有电极(5),石墨烯(3)上通过转移工艺设有第二氮化硼(4),第二氮化硼(4)上设有封装层(6);
所述的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第一金属箔(7-1)上生长单层石墨烯(3),在石墨烯(3)表面旋涂第一光刻胶(8-1),进行固化;
步骤2:配制第一金属箔(7-1)的刻蚀液,将第一光刻胶(8-1)/石墨烯(3)/第一金属箔(7-1)置于刻蚀液中对第一金属箔(7-1)进行刻蚀;
步骤3:在第二金属箔(7-2)上生长第一氮化硼(2),当第一金属箔(7-1)刻蚀完成后,用第一氮化硼(2)/第二金属箔(7-2)目标衬底捞取第一光刻胶(8-1)/石墨烯(3);
步骤4:配制第二金属箔(7-2)的刻蚀液,将第一光刻胶(8-1)/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第二金属箔(7-2)置于刻蚀液中对第二金属箔(7-2)进行刻蚀;当第二金属箔(7-2)刻蚀完成后,用基底(1)目标衬底捞取第一光刻胶(8-1)/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
步骤5:对第一光刻胶(8-1)/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基底(1)表面的第一光刻胶(8-1)进行紫外线曝光,接着利用显影液进行显影,然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漂洗,最后烘干;
步骤6:在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基底(1)表面旋涂第二光刻胶(8-2),并通过曝光显影工艺露出电极位置;在第二光刻胶(8-2)/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基底(1)表面溅射一层Au薄膜(5-1);
步骤7:在Au薄膜(5-1)/第二光刻胶(8-2)/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基底(1)的背面透过基底(1)对第二光刻胶(8-2)进行曝光,然后利用显影液进行显影,对Au薄膜(5-1)进行剥离,从而形成第一电极(5-2)和第二电极(5-3);
步骤8:在第三金属箔(7-3)上生长第二氮化硼(4),并在第二氮化硼(4)表面上旋涂一层封装层(6);
步骤9:配制第三金属箔(7-3)的刻蚀液,将封装层(6)/第二氮化硼(4)/第三金属箔(7-3)置于刻蚀液中对第三金属箔(7-3)进行刻蚀;当第三金属箔(7-3)刻蚀完成后,用步骤7形成的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基底(1)目标衬底捞取封装层(6)/第二氮化硼(4);
步骤10:利用氧等离子体对封装层(6)/第二氮化硼(4)/石墨烯(3)/第一氮化硼(2)进行刻蚀,形成所需的敏感元件尺寸并露出第一电极(5-2)和第二电极(5-3),最终完成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1)采用有机玻璃(PMMA)块材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氮化硼(2)和第二氮化硼(4)层数相同,且控制在1~3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3)采用单层石墨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5)采用Au材料,厚度为2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装层(6)采用有机玻璃(PMMA)材料,通过匀胶固化工艺制成,厚度为2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MMA基石墨烯爆压测试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刻胶(8-1)、第二光刻胶(8-2)采用AZ4620光刻胶,旋涂参数为:低速500rpm,时间9s;高速1500rpm,时间30s;固化时间20min,温度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83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智能减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