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7145.3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浩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B29C70/52;C08L67/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丁国勇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纤编绕拉挤 电缆 保护 套管 | ||
本发明涉及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所述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将无碱玻璃纤维复合毡和无碱玻璃纤维直接纱混合牵引拉挤,在无碱玻璃纤维直接纱表面均匀涂抹胶料,在170‑190℃与通过模具挤压高温固化成型;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复合毡送入导毡器内,通过包裹整齐模具芯棒,然后从芯棒与模套间隙中拉出,拉出的复合毡固定到牵引机上;所述无碱玻璃纤维直接纱通过缠绕机均匀缠绕到模具芯棒上。该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通过采用内外层编织工艺,环向刚度比传统管材有了大幅度提高,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柔韧度,通过高精度内外模具高温固化,生产出来的管道具有重量轻、抗冲击能力强、柔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纤编绕 拉挤电缆保护套管。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 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 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 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目前电缆在采用套管进行保护时,传统套管整体性能较差,不具备具有 较高的强度与柔韧度,整体重量较大,抗冲击力弱,不利于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 具备通过采用内外层编织工艺,环向刚度比传统管材有了大幅度提高,具有 较高的强度与柔韧度,通过高精度内外模具高温固化,生产出来的管道具有 重量轻、抗冲击能力强、柔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电缆在采用套管进行保 护时,传统套管整体性能较差,不具备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柔韧度,整体重量 较大,抗冲击力弱,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该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本发明提 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所述玻纤编绕拉挤电缆 保护套管将无碱玻璃纤维复合毡和无碱玻璃纤维直接纱混合牵引拉挤,在无 碱玻璃纤维直接纱表面均匀涂抹胶料,在170-190℃与通过模具挤压高温固化 成型;
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复合毡送入导毡器内,通过包裹整齐模具芯棒,然后 从芯棒与模套间隙中拉出,拉出的复合毡固定到牵引机上;
所述无碱玻璃纤维直接纱通过缠绕机均匀缠绕到模具芯棒上;
所述内层无碱玻璃纤维复合毡和玻璃纤维直接纱从模套间隙中拉出,再 将外层无碱玻璃纤维复合毡缝接到内复合毡和玻璃纤维直接纱上,从模套缝 隙中拉出;
模具升温到180度,将配制的胶料均匀涂抹到玻璃纤维直接纱上,使胶 料完全浸透直纱,通过模具挤压、高温固化使其产品成型。
优选的,所述胶料为90-100份不饱和聚酯树脂、1-2份BP0、3-4份脱 模剂、5-6份叔丁酯混合组成。
优选的,所述胶料混合时间为2-3小时。
优选的,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为邻苯二甲酸型、间苯二甲酸型、双酚A 型和乙烯基酯型、卤代不饱和聚酯树脂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具备 以下有益效果:该玻纤编绕拉挤电缆保护套管,通过采用内外层编织工艺, 环向刚度比传统管材有了大幅度提高,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柔韧度,通过高精 度内外模具高温固化,生产出来的管道具有重量轻、抗冲击能力强、柔性好, 内壁光滑,减少穿缆阻力,质地轻安装方便,耐腐蚀,耐水性能高,耐高温 性能好,电绝缘性高,安全环保,阻燃性优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浩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浩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7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江河入海口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