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搏切换电路、起搏切换装置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5648.7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8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李烨;何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H03F3/68;H03F1/02;H03K17/56;A61N1/362;A61N1/365;A61N1/375;A61N1/37;A61N1/0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杨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搏 切换 电路 装置 植入 心脏 起搏器 | ||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起搏切换电路、起搏切换装置以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通过心电采集电路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以接收心电采集信号,并采用开关电路连接起搏电路和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通过开关控制信号对开关电路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对起搏脉冲信号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将起搏电路和心电采集电路集成于同一电路中,根据需要进行即时切换,解决了现有的起搏器电路存在的体积较大、电路结构十分复杂、功耗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搏切换电路、起搏切换装置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器可以显著的改善心脏病人尤其是心动过缓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由于起搏器是植入式器件,使用时需要植入体内,所以起搏器的体积大小决定着病人的基础感觉,小的体积可以让病人感觉更自然舒适。植入体内的医疗器械除了体积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寿命,也就是起搏器的功耗,一个更小功耗的起搏器具有更长的寿命,相同能量下可以工作更长的时间,这样病人不用担心起搏器能量耗尽,更避免了由于能量耗尽而重新手术植入起搏器的风险,不但节省了资金而且省去了再次手术带来的诸多问题。
然而,现有的起搏器电路通常将起搏电路与心电采集电路独立设置,存在体积较大、电路结构十分复杂、功耗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搏切换电路、起搏切换装置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旨在解决现有的起搏器电路存在的体积较大、电路结构十分复杂、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搏切换电路,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
起搏电路,用于提供起搏脉冲信号和开关控制信号;
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起搏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起搏脉冲信号和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对所述起搏脉冲信号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以及
心电采集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出的心电采集信号。
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起搏电路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起搏脉冲信号和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对所述起搏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
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起搏电路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起搏脉冲信号和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开关控制信号对所述起搏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起搏电路的起搏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起搏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起搏电路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起搏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心电采集电路包括:
共模信号跟随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出的心电采集信号,并根据所述心电采集信号生成参考电压信号;
共模放大单元,分别与所述共模信号跟随单元、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用于对所述心电采集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根据所述参考电压信号对所述心电采集信号进行共模抑制处理。
可选的,所述共模信号跟随单元包括:第一差分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6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