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4708.3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2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毅;岳世栋;徐少春;张晓梅;张玉;顾瑞婷;许帅;乔永亮;刘明杰;杨红生;张涛;张立斌;林承刚;孙景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间带 入侵 植物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潮间带海草床生态修复领域中高等入侵植物的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控制方法。互花米草的控制装置设有PVC板和用于固定的U形钢钉。在温带海域互花米草生长初期(3-4月),在人工去除区域内枯败的互花米草残余之后在紧贴地表均匀整齐地铺盖一层PVC板,相邻两板之间用U形钢钉固定链接在一起。PVC板不透光,能够有效阻止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采用本发明可有效控制入侵植物,结合简便有效的互花米草控制装置,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潮间带海草床的恢复或重建;同时,本发明中的PVC板能够持久抗风浪两年以上,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因而能节约成本,经济环保,对海区不会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床生态恢复与重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隶属于禾本科米草属(SpartinaSchreb.),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常密布于地下30cm深的土层内,有时可深达50-100cm,植株茎秆坚韧、直立,高可达1-3m,直径在1cm以上。其具有较强抗逆性,可耐受恶劣的土壤条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高于其他盐沼植物,在潮滩湿地中具有极强的繁殖和传播能力,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物种之一。20世纪70年代,互花米草引入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分布面积快速增长,沿海各省从辽宁到广西均有分布,对本地土壤地貌、生物类群、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成为我国关注度最高的入侵物种之一。1990年前后,黄河口三角洲引种互花米草,至今其已严重威胁了当地土著植物---日本鳗草(海草的一种)的生存。
海草床(Seagrass meadows)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一起被认为是近海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且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海草床生态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红树林和珊瑚礁的生态服务价值。这里所述的“海草”系指唯一淹没在浅海水下的被子植物,分化出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器官。繁茂的海草床如同陆地上的森林,是健康海洋环境的重要标志,是珍贵的“海底草原”或“海底森林”。海草床是高生产力区,能为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育苗场和庇护地,也有利于海鸟的栖息;同时为许多生物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海草床也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捕获和封存系统之一,联合国组织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最急迫的行动是维持和恢复蓝碳汇,海草和红树林、盐沼一道被优先重视。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区系,在亚洲属于本地种,对温度耐受幅度较广,从俄罗斯库页岛、日本、韩国、中国至越南均有分布。其经常是咸水湖、泻湖和河口海草床的主要种类,适宜生长水深1-3米的泥沙底质中。在亚洲各国如日本、韩国、中国等,日本鳗草都出现了严重的衰退。长期以来,海草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海草床面积已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不少海域濒于灭绝,并危及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沿岸生态系统也变得更加脆弱。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海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对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对退化的海草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目前,有关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控制技术相对较少,且缺乏简便有效、生态环保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数量控制方法,从而促进日本鳗草草床恢复或重建,采用本发明克服了在潮间带控制互花米草数量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于待处理区域在互花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对其进行去除,然后在去除的区域,紧贴地表表面固定铺盖不透光的PVC板,进而能够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
所述互花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为每年3-4月份,于区域内贴近地表刈割去除互花米草及其残余。
所述于去除区域紧贴地表表面整齐铺盖至少一片PVC的板,而后采用U形钢钉将板牢靠地固定在地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