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4456.4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才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邮市新潮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19/11;B24B9/00;B24B41/06;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光装置,包括驱动盘、从动盘、操作台、驱动转轴、升降轴和离合操控杆,操作台为圆柱体,其顶部设有一个圆形的下凹槽,下凹槽用于放置环形工件和从动盘,操作台的中部中空,底部实心;升降轴设置于从动盘下方,其上端使用轴承连接于从动盘下表面,下端伸入操作台的实心部分;升降轴的中端设有卡槽,离合操控杆的一端连接于卡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操作台的侧壁外;驱动盘设置于从动盘顶部,驱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从动盘的上表面,另一端使用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盘和从动盘相对面上均设有摩擦层。本发明保持电机长时间转动,利用离合的方式,控制磨轮的转动,完成了对工件内圈的毛刺去除。避免了电机频繁启动关闭,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属于工件内槽去毛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形工件内圈存在毛刺,需进行剔除。其操作过程为,将毛刺安装于去除装置,启动电机,完成毛刺去除,停止电机,完成一个工件的去毛刺程序。该过程仅使用数秒电机,便停止电机。长此往复,对电机损伤巨大。因此,需要一个内键的可控离合式抛光装置,以减少电机重复启动的次数,缓解其频繁启动的疲劳,延长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光装置,包括驱动盘、从动盘、操作台、驱动转轴、升降轴和离合操控杆,
所述操作台为圆柱体,其顶部设有一个圆形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用于放置环形工件和从动盘,所述操作台的中部中空,底部实心;所述升降轴设置于从动盘下方,其上端连接固定于从动盘下表面,下端伸入操作台的实心部分;其中部设有卡槽,所述离合操控杆的一端设置于卡槽处,另一端延伸至操作台的侧壁外;所述驱动盘设置于从动盘顶部,所述驱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从动盘的上表面,另一端使用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盘和从动盘之间设有连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操控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环和长柄,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卡槽处,所述长柄伸出操作台侧壁处。
进一步的,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从动盘和驱动盘的摩擦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保持电机长时间转动,利用离合的方式,控制磨轮的转动,完成了对工件内圈的毛刺去除。避免了电机频繁启动关闭,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操控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驱动盘,2-从动盘,3-操作台,4-驱动转轴,5-升降轴,6-离合操控杆,7-压片,51-卡槽,61-圆环,62-长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包括一个筒状的操作台3。操作台3的上端面有一个圆形的下凹槽,环形工件与下凹槽的直径相等,环形工件放置于下凹槽中,从动盘2放置于环形工件内部,从动盘2的上表面设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选用硅胶材质。从动盘2正上方设置驱动盘1,该驱动板的上表面连接驱动转轴4,驱动转轴4的上端与电机连接,电机用于控制驱动盘1转动。驱动盘1朝向从动盘2的端面同样设有硅胶材质的摩擦层。
操作台3的中部中空,中空部分如图1中阴影部分所示。底部实心,实心部分设有通孔。升降轴5的上端使用轴承与从动盘2连接,下端伸入通孔中。升降轴5能够上下升降,从而带动从动盘2升入下凹槽中或者离开下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邮市新潮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高邮市新潮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