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避雷器直流试验接线转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1309.1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飞;刘海锋;李建鹏;付炜平;王涛;贾晓瑜;韩新庆;杨世博;王绪;江鸿雁;贾立莉;王伟;白剑忠;齐梦倩;尹子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齐兰君;杨钦祥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雷器 直流 试验 接线 转换器 | ||
一种避雷器直流试验接线转换器,包括:本体、转动组以及接线组,该转换器采用电动机带动绝缘转臂转动,从而控制动触点与静触点电连接状态。应用了避雷器直流试验接线转换器,仅需要一次接线,无需人工频繁调整接线,操作简便,操作人员试验操作过程与外部高压直流电源得以隔离,安全得到保障。绝缘转轴、绝缘转臂均为绝缘结构,该结构可以通过设置触点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加压过程中不会对地或其他部件放电,从而保证设备使用安全。该转换器还设有转动控制继电器组以及限位开关的避雷器直流试验接线转换器,在调整动触点与静触点电连接过程时,无需工作人员值守,按下转动开关,电动机带动动触点转动到目的静触点位置后停止,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雷器试验技术领域,更具体的属于一种电力用避雷器直流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避雷器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主要为了抑制雷电或操作过电压,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随着技术的发展,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并最终成为电力系统中避雷器选择的主流类型。
避雷器的体型通常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变得越大,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多节避雷器往往距离地面达到5m以上,现场试验人员需要使用绝缘梯子或者升降车等手段进行接线,固定好与避雷器的试验接线后,通过移动地面测试设备,调整测试设备与避雷器之间接线的角度,开展现场测试。
在实际的避雷器试验中,反复调整测试设备位置,试验过程中还需要多次放电和多次接线,危险点多,工作量大。如何能够简化操作,提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是相关技术领域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避雷器直流试验接线转换器,用于解决电力用避雷器直流试验需要频繁人工接线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雷器直流试验接线转换器,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的转动组以及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接线组;所述转动组用于控制接线组形成不同的电连接形式;所述本体包括绝缘板;
所述转动组包括:与所述绝缘板固定连接的电动机、与所述绝缘板转动连接的绝缘转轴以及与所述绝缘转轴固定连接的绝缘转臂,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绝缘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接线组包括:静触点、动触点以及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点以及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绝缘板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绝缘转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触点为弹性导电片。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组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为屏蔽线,一端与所述动触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还包括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绝缘板上,所述限位开关用于反馈所述绝缘转臂转动极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还包括:绝缘轴承以及绝缘轴承座,所述绝缘轴承座与所述绝缘板固定连接,所述绝缘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绝缘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绝缘转轴与所述绝缘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转臂设有孔,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绝缘转臂的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控制继电器组,所述转动控制继电器组用于控制所述绝缘转臂转动到所述限位开关限定的位置;
所述转动控制继电器组包括:转动开关、限位继电器以及转动继电器,所述转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转动继电器,所述转动继电器以及所述限位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绝缘转臂转动到所述限位开关限定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开关为自锁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控制继电器组还包括:转动组指示灯电路,所述转动组指示灯电路用于指示所述绝缘转臂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控制继电器组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转动控制继电器组设有电源,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的开启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13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