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种子催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8343.3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蝶;杜玉林;张德文;杨前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普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02 | 分类号: | A01C1/02;B01D29/01;B01D29/94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种子 催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种子催芽装置,属于水稻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安装有多个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上方安装有主体,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输水装置,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连接管、泵体、集水箱、顶盖、第二把手、第二阀门和进水管,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主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靠中央位置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集水箱的上方通过螺纹安装有顶盖;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管、筛网、泵体、集水箱、顶盖、第二把手、第一阀门、输水管、第二阀门、观察窗和进水管,使得装置能够将催芽过程中落下的水进行过滤收集,从而使其可以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进入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种子催芽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127750.3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种用催芽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保证对水稻种子的均匀喷水,保证了种子的催芽率以及催芽后秧苗的均衡生长,给水稻育种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可全方位满足使用需求。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上述专利存在水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装置的环保性;2、上述专利存在水稻种子容易掉落的问题,从而造成种子的浪费,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种子催芽装置,具有环保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子催芽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安装有多个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上方安装有主体,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输水装置,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连接管、泵体、集水箱、顶盖、第二把手、第二阀门和进水管,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主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靠中央位置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集水箱的上方通过螺纹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集水箱远离底板的一侧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上方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主体上对应的位置连接,所述集水箱的前侧靠下方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靠中央位置安装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内侧且低于连接管的位置安装有筛网。
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前侧靠上方安装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两侧均安装有多个盛放装置,所述盛放装置包括侧框、固定板、螺丝、放置网、堵塞板、滑槽和开口,所述主体的两侧均安装有多个固定板,所述主体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多个螺丝进行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主体的一侧连接有堵塞板,所述主体上对应堵塞板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所述堵塞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放置网,所述放置网的上方安装有侧框,所述侧框与主体之间通过滑槽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远离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把手。
优选的,所述堵塞板与开口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管、筛网、泵体、集水箱、顶盖、第二把手、第一阀门、输水管、第二阀门、观察窗和进水管,使得装置能够将催芽过程中落下的水进行过滤收集,从而使其可以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进入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
2、本发明通过设置侧框、第一把手、固定板、螺丝、放置网、密封圈、堵塞板、滑槽和开口,使得装置能够防止水稻种子在催芽过程中掉落,从而减少了种子的浪费,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普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市普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