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井网区地震层位解释到沉积单元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8337.8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建;李艳丽;齐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荆晓红 |
地址: | 163453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井网区 地震 层位 解释 沉积 单元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井网区地震层位解释到沉积单元的方法。解决了现有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方法层位标定工作量大效率低地震资料无法对沉积单元进行储层预测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数据:户外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利用测井仪器测量的井点深度域分层数据;2)应用人工解释方法进行三维地震数据体油层组级等时地层格架解释;3)其次是解释地震数据体的沉积单元级等时地层格架;4)最后在地震数据体沉积单元级等时地层格架控制下,可有效提取每个沉积单元的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结果。该方法通过追踪油层组顶、底的地震层位建立时间域等时地层格架,实现了地震资料对各沉积单元的储层预测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井网区地震层位解释到沉积单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采集的是时间域资料,而地质研究成果是深度域的资料。把地质成果标定到时间域是地震解释的基础。层位标定就是通过人工合成记录确定所解释的地震反射目的地层所属关系,进而把由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向过井地震剖面延伸的过程。通过层位标定能够直接建立起地质层位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地质成果搭建通向地震解释的桥梁。
目前,国内外油田最常用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方法是做合成记录。但这种方法在像大庆长垣油田等油田密井网区应用存在以下难点:
(1)做合成记录对测井的要求是只有在声波和密度曲线齐全的条件下,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道的井震匹配关系才好,时深关系才能更加准确。但在长垣油田密井网区只有1994年后钻的开发井才同时测量声波时差和密度,如长垣油田BRX区块,面积20km2,总井数2276口,有声波和密度井曲线共956口井,这就大大地减少了可用的井网密度。同时应用这种方法还存在着工作量巨大的缺陷:每口开发井都要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
(2)像大庆长垣油田等密井网区,利用测井可以解释层位到沉积单元,而地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在含油的目的层中,可全区追踪的层位只能达到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级别,无法达到标定厚度为3~7m的沉积单元要求。这导致地震资料无法对沉积单元进行储层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方法层位标定工作量大效率低地震资料无法对沉积单元进行储层预测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密井网区地震层位解释到沉积单元的方法。该密井网区地震层位解释到沉积单元的方法,利用地震沉积学进行储层预测的前提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通过追踪油层组顶、底的地震层位建立时间域等时地层格架,在其控制下采用密井网各沉积单元所占厚度百分比追踪时间层位,实现沉积单元级储层预测。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密井网区地震层位解释到沉积单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数据:一是户外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二是利用测井仪器测量的井点深度域分层数据;
2)首先应用人工解释方法进行三维地震数据体油层组级等时地层格架解释;
3)其次是解释地震数据体的沉积单元级等时地层格架;
4)最后在地震数据体沉积单元级等时地层格架控制下,可有效提取每个沉积单元的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结果,满足了油田对三维地震数据体在地质研究方面的精度要求。
所述的步骤2)具体做法是油田采集三维地震数据体后,通过油田井点的测井曲线和过井地震剖面做一个二者匹配的标定关系,确定含油层位在地震剖面的位置;通常三维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为25m左右,为地震剖面可解释的连续同向轴的最小单元,通过传统的人工解释方法对这个最小单元进行有点到线、线到面的顺序解释成一个网格状的层,此层即为“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