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性高的面部识别支付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26353.3 | 申请日: | 2020-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5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雁有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面部 识别 支付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性高的面部识别支付方法,涉及新型支付方式技术领域,为解决由于双胞胎和亲兄妹之间存在面部特征极为相似,导致面部识别错误的问题。步骤1:读取条形码;步骤2:确定订单数量和金额,双目活体摄像头对面部图像进行采集;步骤3:图像采集时需要付款者面部置于屏幕前并通过屏幕显示要求的动作进行面部的转动;步骤4:当甄别出付款人为活体时,通过程序将图像进行清晰度调节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图像的比对;步骤5:甄别出付款人在系统中存在样貌高度相似人时,对付款者虹膜进行采集;步骤6:对虹膜图像进行处理,确定付款人的身份,进行付款;步骤7:将该次采集的面部和虹膜图像信息存入该账户对应图像库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支付方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性高的面部识别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支付系统是一款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该系统不需要钱包、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时只需要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消费者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整个交易过程十分便捷。然而单一的人脸技术在安全概念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利用仿真头套、全息投影等方式便可轻松破解。因此,保障人脸识别安全性的核心技术“活体检测”已成为企业在商业化落地时必须突破的壁垒。
随着人脸识别支付技术的快速提升已经可以通过配合式活体检测、静默活体检测、双目活体防伪检测技术来识别扫描对象是否为活体,因此避免了通过照片和影像进行冒名支付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面部识别支付的安全性,但由于一些双胞胎和亲兄妹之间存在一些面部特征极为相似,导致面部识别错误的情况,从而影响面部识别的推广,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安全性高的面部识别支付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面部识别支付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双胞胎和亲兄妹之间存在面部特征极为相似,导致面部识别错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面部识别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付款时,售货员先通过扫描枪读取需要付款商品的条形码,读取完成后确定订单;
步骤2:此时订单信息便会显示在人脸识别装置屏幕上,付款者通过显示屏确定订单数量和金额,确定后点击屏幕确定,此时双目活体摄像头便开启对付款者面部图像进行采集;
步骤3:图像采集时需要付款者面部置于屏幕前并通过屏幕显示要求的动作进行面部的转动,当所采集面部在两秒内为按照要求进行转动,该次付款便失败,需重新进行面部识别或取消该次支付行为;
步骤4:双目活体摄像头采集了彩色和黑白两种面部图像,两种图像的采集便于对曝光时间、白平衡、增益多参数的自动控制和可编程调节,当甄别出付款人为活体时,通过程序将图像进行清晰度调节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图像的比对;
步骤5:让服务器对比后,甄别出付款人在系统中存在样貌高度相似人时,服务器向人脸识别装置发送信号,此时人脸识别装置显示需要采集付款者的虹膜,虹膜采集摄像机开启对付款者虹膜进行采集;
步骤6:对虹膜图像进行处理,并通过服务器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付款人的身份,确认后判断该用户对应账号绑定银行号是否具有足够资金,当绑定银行号具有足够资金时直接扣除,并通过人脸识别装置屏幕显示支付成功,当账号资金不足时,提示付款者更换绑定银行号或取消该次支付行为;
步骤7:当支付成功后,将该次采集的付款者的面部和虹膜图像信息存入该账户对应图像库中,便于后期核对。
所述步骤3中屏幕要求的动作通过随机产生并随机排列,要求的动作有:向左转动面部,向右转动面部、抬起下巴、微收下巴、转动头部。
所述步骤6中对虹膜图像进行处理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雁有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雁有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6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