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的电力设备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5945.5 | 申请日: | 2020-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智远 |
主分类号: | F16M11/22 | 分类号: | F16M11/22;F16M11/1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电力设备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拆卸的电力设备检测装置,针对检测探头的安装和拆卸都不是很方便,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固有的探头不能对多个角度进行探测,对探头的固定也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测量上的失误,影响测量数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箱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箱盖,箱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电动推杆,箱盖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驱动装置和推动装置,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本发明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对检测探头的拆卸和安装都十分的方便,并且还可以对不同位置和角度的电路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电力设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系统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的监视与检测,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设备的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以求在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之前,及时维修、更换,避免发生危及安全的事故。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经受电的、热的、机械的负荷作用,以及自然环境(气温、气压、湿度以及污秽等)的影响,长期工作会引起老化、疲劳、磨损,以致性能逐渐下降,可靠性逐渐降低,设备的绝缘材料在高电压、高温度的长期作用下,成分、结构发生变化,介质损耗增大,绝缘性能下降,最终导致绝缘性能的破坏;工作在大气中的绝缘子还受环境污秽的影响,表面绝缘性能下降,从而引起沿面放电故障,设备的导电材料在长期热负荷作用下,会被氧化、腐蚀,使电阻、接触电阻增大,或机械强度下降,逐渐丧失原有工作性能,设备的机械结构部件受长期负荷作用或操作,引起锈蚀、磨损而造成动作失灵、漏气漏液,或其他结构性破坏,这些变化(称为劣化)的过程一般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随着设备运行期增长,性能逐渐下降,可靠性逐渐下降,设备故障率逐渐增大,可能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对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但是现有的设备在检测时,对于检测探头的安装和拆卸都不是很方便,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固有的探头不能对多个角度进行探测,对探头的固定也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测量上的失误,影响测量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检测探头的安装和拆卸都不是很方便,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固有的探头不能对多个角度进行探测,对探头的固定也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测量上的失误,影响测量数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拆卸的电力设备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的电力设备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箱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箱盖,箱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电动推杆,箱盖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驱动装置和推动装置,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固定连接有探头,箱体内活动安装有夹持装置。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静夹板、动夹板、滑动槽、限位杆、支撑杆和第一弹簧,静夹板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滑动槽开设在箱体的一侧内壁上,限位杆固定安装在滑动槽内,支撑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限位杆上,动夹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滑动槽的内壁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四安装板、螺杆、两个支撑板和两个固定板,第四安装板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螺杆转动安装在第四安装板上,两个支撑板均滑动安装在第四安装板上,两个支撑板均与螺杆螺纹连接,两个固定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箱盖的底部,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电动推杆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板,推板固定安装在箱盖的底部,推板和动夹板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智远,未经邵智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5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