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文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4697.2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1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仲浩;文继锋;周强;李响;卢宇;赵天恩;顾浩;周谷庆;许宗光;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806 | 分类号: | G06F12/0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军红;张颖玲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文 接收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的报文接收指令,确定所述报文接收指令中携带的待接收报文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在预设映射表中,确定与所述待接收报文相匹配的循环缓冲区的第一地址;将所述待接收报文推送到所述第一地址对应的循环缓冲区;当接收到目标核处理器发送的扫描指令时,将所述待接收报文反馈至所述目标核处理器;其中,所述扫描指令用于指示扫描所述循环缓冲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核实时控制系统网络通信技术,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报文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多核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核处理器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中。多核处理器并行处理的优势,可使得多个程序同时运行,大大提高保护与控制程序运行周期。对控制保护主机性能要求高的场合,多核实时控制系统中每个核处理器处理的报文数量不一样,有的报文可能是多个核处理器都需要接收的,有的报文仅有一个核处理器需要接收。有些核处理器需要处理的报文量可能非常大,但程序运行周期要求不高。而有的核处理器程序运行周期可能会快到10微秒,在10微秒内还有报文处理的需求,但需要处理的报文可能仅是指定的几种报文。在报文流量大的情况下,每个核处理器读取和处理报文的效率都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获取的报文接收指令,确定所述报文接收指令中携带的待接收报文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在预设映射表中,确定与所述待接收报文相匹配的循环缓冲区的第一地址;
将所述待接收报文推送到所述第一地址对应的循环缓冲区;
当接收到目标核处理器发送的扫描指令时,将所述待接收报文反馈至所述目标核处理器;其中,所述扫描指令用于指示扫描所述循环缓冲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获取的报文接收指令,确定所述报文接收指令中携带的待接收报文的特征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在预设映射表中,确定与所述待接收报文相匹配的循环缓冲区的第一地址;
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接收报文推送到所述第一地址对应的循环缓冲区;
反馈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目标核处理器发送的扫描指令时,将所述待接收报文反馈至所述目标核处理器;其中,所述扫描指令用于指示扫描所述循环缓冲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接收终端,所述报文接收终端至少包括:控制器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中:
控制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提供的报文接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提供的报文接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待接收报文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待接收报文的循环缓冲区地址,并将所述报文推送至对应的循环缓冲区内,在接收到目标核处理器发送的扫描所述循环缓冲区的扫描指令时,将所述待接收报文反馈至所述目标核处理器;如此,可以根据待接收报文的特征信息,将待接收报文推送至对应的循环缓冲区,多核实施控制系统的每个核处理器只从其需要接收的报文循环缓冲区内读取报文,而不用遍历内存空间内的所有报文,从而提高了报文的读取和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46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