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4339.1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2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海;裴正武;孔德帅;蔡田;孟红芳;宫明兴;孙正军;金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B61H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汤在彦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风源 系统 及其 低温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该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出口溢流阀、冷却器、干燥过滤装置及单向阀,还包括: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内;气路选择装置,设置在压缩机出口溢流阀与冷却器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压缩机出口溢流阀流出的压缩空气是否进入冷却器;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压缩机出口溢流阀、冷却器、干燥过滤装置及气路选择装置。利用本申请,当轨道车辆运行于低温环境中时,可以为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的各部件进行加热,保障了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的供风能力及供风稳定性,进而保障了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风源系统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风源系统的供风能力及供风稳定性对车辆运行安全影响重大。若供风不利,可导致车辆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空气制动力不足,停放制动无法缓解等,进而导致列车运行事故的发生。风源系统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运行状况,因此保障风源系统的供风能力及供风的稳定性对轨道车辆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轨道网络地域分布广泛,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风源系统需适应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图1为现有的风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风源系统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冷却器3、干燥过滤装置4及单向阀5。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在低温环境中,现有的风源系统往往容易因压缩机内润滑油粘度加大,导致电动机启动电流过大,电机使用寿命缩短,甚至电机烧毁。同时,现有的风源系统的溢流阀、冷却器出口、干燥器及前后过滤器入口等位置可能在低温环境中出现冰冻和堵塞,导致风源系统安全阀开启,无法向下游供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及其低温环境控制方法,当轨道车辆运行于低温环境中时,能够为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的压缩机、溢流阀、冷却器出口管路、干燥器及前后过滤器入口管路等部件进行加热,保障了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的供风能力及供风稳定性,进而保障了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风源系统,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冷却器4、干燥过滤装置5及单向阀7,还包括: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内部的润滑油内;气路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与冷却器4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根据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流出的压缩空气是否进入所述冷却器4;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所述冷却器4、所述干燥过滤装置5及所述气路选择装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温度开关及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温度开关用于感测所述润滑油的温度,并根据所述润滑油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启停。
一实施例中,所述气路选择装置包括:电磁阀3及第二温度开关;所述第二温度开关用于感测所述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电磁阀3,使所述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流出的压缩空气经过所述冷却器4后进入所述干燥过滤装置5,或者使所述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流出的压缩空气不经过所述冷却器4直接进入所述干燥过滤装置5。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四个第二加热器及一个第三温度开关,所述第三温度开关用于感测所述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对应的四个第二加热器的启停。
一实施例中,四个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设置方式分别为:包裹在所述压缩机出口溢流阀2的外表面,包裹在所述电磁阀3的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冷却器4的出口位置管路上,设置在所述干燥过滤装置5的入口位置管路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3为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或两个两位两通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4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