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油品直接进样的装置与进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3720.6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瑶瑶;李丹;邓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1 | 分类号: | G01N21/71;G01N27/626;B01J8/00;C01B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品 直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品直接进样的装置,包括雾化器、控温腔、温控反应腔、氧气发生组件和三通阀,其中雾化器将油品样品形成气溶胶;控温腔其上设有控温腔进口和控温腔出口,控温腔与雾化器连接;温控反应腔为设于控温腔外壁上的夹层腔体,其中装填有制冷反应剂,通过与控温腔之间的换热实现对所述气溶胶的温度进行控制,控制油品产生的气溶胶环境温度,降低油品挥发性。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采样油品直接进样装置能够用于分析多种金属元素含量的预处理,通过温定的温控和掺氧量控制,不仅可减少或简化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而且还能实现油品中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检测,保证了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品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油品直接进样的装置与进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化行业的迅猛发展,油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油品中所含杂质元素和添加元素的含量是油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油品常用前处理方法如湿法消解法和干法灰化法等,因具有操作繁琐、试剂消耗多和环境污染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品中金属元素的快速准确分析。因此,建立油品中杂质元素和添加元素的直接进样分析装置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常用于油品中杂质元素和添加元素的分析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这些方法若直接用于油品直接分析,易导致炬管积碳,增加等离子体的功耗负载,影响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CN205786632U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多种油品的进样装置,连接于一油品分析仪表,设有多个结构相同的油品通路、一第一电磁阀、一油品分析仪表、一第二电磁阀、一带排气孔回收罐,多个油品通路经所述第一电磁阀汇合后进入所述油品分析仪表,所述油品分析仪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多个油品通路、带排气孔回收罐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为多进一出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一进多出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口端数与所述油品通路个数相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数大于所述油品通路个数。该技术方案中的油品直接进样的装置并未解决炬管积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油品直接进样的装置与进样方法,在ICP-OES或ICP-MS直接分析油品中金属元素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控温和加氧燃烧装置,能够较好的实现油品中金属元素直接进样分析,通过温定的温控和掺氧量控制,不仅可减少或简化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而且还能实现油品中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检测,保证了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中用于油品直接进样的装置,包括雾化器、控温腔、温控反应腔、氧气发生组件和三通阀,其中具体地:
雾化器将油品样品形成气溶胶;
控温腔其上设有控温腔进口和控温腔出口,所述控温腔与雾化器连接;
温控反应腔为设于控温腔外壁上的夹层腔体,其中装填有制冷反应剂,通过与控温腔之间的换热实现对所述气溶胶的温度进行控制,控制油品产生的气溶胶环境温度,降低油品挥发性。
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控温腔出口连接,其第二接口与所述氧气发生组件的输出口连接,其第三接口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进样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反应腔包括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其中:
第一反应腔为设于控温腔外壁上的夹层腔体,其中装填有冷冻剂;
第二反应腔为设于控温腔外壁上的夹层腔体,其中装填有冰水混合物;
所述第一反应腔与第二反应腔之间的连通开度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腔与第二反应腔之间设间隔设有可移动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通过水平或垂直移动来调节第一反应腔与第二反应腔之间的连通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3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