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输电线路故障重启电压水平自动选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2230.4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7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彭茂兰;冯雷;刘航;毛文俊;程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H02H7/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黄培智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输电 线路 故障 电压 水平 自动 选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线路故障重启电压水平自动选择方法,根据直流线路故障前直流是否双极运行、各极功率控制模式如何、各极直流输送功率大小,自动选择直流线路故障首次重启电压水平,在维持直流输电工程功率输送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直流线路故障重启电压水平,提高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线路故障重启的成功率,达到维持直流功率输送水平和提高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成功率的双重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线路故障重启电压水平自动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或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线路故障通常为瞬时性故障,为了快速清除直流线路故障,直流工程在极控系统中设置了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功能。直流线路故障发生后,直流线路电压快速降低、直流线路电流快速增大,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功能通过整流器触发角移相到120°,直流线路电流迅速降低,当直流线路电流减小到接近于零时,触发角被移相到160°,此时直流线路电流接近于零,直流线路电压处于很低的水平,直流线路处于去游离的阶段,经过一定的去游离时间,直流线路的故障得以清除。直流线路去游离结束后,直流系统重启,重新恢复正常的电压和电流。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有原压重启和降压重启两种设定,为了增大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成功的几率,通常设置多次重启。
原压重启不利于重启的成功,但有利于重启成功后维持功率输送水平。
降压重启有利于重启的成功,但重启成功后的降压运行往往会带来功率输送的减少。
目前,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次数、每次重启的去游离时间、电压水平(原压或是降压重启)通过人工手动输入设置,设定后,无论直流是否双极运行、各极功率控制模式如何、各极直流输送功率大小如何,都按照设定的电压水平重启,无法根据直流线路故障前直流系统的具体工况灵活选择重启电压水平,以达到维持直流功率输送水平和提高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成功率的双重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流输电线路故障重启电压水平自动选择方法,可根据直流线路故障前直流系统的具体工况灵活选择重启电压水平,在维持直流输电工程功率输送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直流线路故障重启电压水平,提高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线路故障重启的成功率,以达到维持直流功率输送水平和提高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成功率的双重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流输电线路故障重启电压水平自动选择方法,所述的重启电压水平包括1倍额定电压、0.8倍额定电压和0.7倍额定电压,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判断直流系统是否单极运行;
A.若是,则进入步骤2;
B.若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2、判断本极的功率控制模式:
当本极的功率控制模式为单极电流控制时,首次重启电压水平为1倍额定电压,剩余次数的重启电压水平依次递减,当重启电压水平使用完后按照最低重启电压水平重启;
当本极的功率控制模式为双极功率控制时,根据直流线路故障前本极功率P1与单极额定功率的比值确定首次重启电压水平,剩余次数的重启电压水平依次递减,当重启电压水平使用完后按照最低重启电压水平重启;
步骤3、判断本极和对极的功率控制模式:
当本极和对极的功率控制模式均为单极电流控制时,首次重启电压水平为1倍额定电压,剩余次数的重启电压水平依次递减,当重启电压水平使用完后按照最低重启电压水平重启;
当本极的功率控制模式为单极电流控制、对极的功率控制模式为双极功率控制时,根据直流线路故障前单极额定功率与对极功率P2之差、以及单极额定电压与本极电流I1之积的比值确定首次重启电压水平,剩余次数的重启电压水平依次递减,当重启电压水平使用完后按照最低重启电压水平重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2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