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负载分担方法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1355.5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0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李昊;张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125 | 分类号: | H04L47/125;H04L12/46;H04L4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颜晶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分担 方法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通过混合接口绑定形成绑定隧道;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数据报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网络设备返回的确认响应,确定第二网络设备的绑定隧道重排序缓存的缓存空间的使用情况,根据所述使用情况和设定的负载分担策略,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的报文在所述第一隧道和所述第二隧道之间进行负载分担。本申请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绑定隧道的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接入(Hybrid Access,HA)网络是指将不同的接入网络连接捆绑起来提供给同一用户使用。混合接入网络能够使用户体验高速网络。例如,两种不同的接入网络为数字用户专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目前,一种可能实现HA的方式是:运营商侧网络设备与用户侧网络设备之间通过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GRE)隧道实现不同网络类型隧道的混合端口的绑定(英文:Hybrid Bonding)。例如,在DSL和LTE的广域网(英文:Wide Area Network,WAN)接口上分别建立GRE隧道,然后,将两条隧道绑定成一条上行接入通道。运营商侧网络设备与用户侧网络设备之间的消息传递,通过将该消息封装成GRE报文格式后在用户侧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HG(英文:Home Gateway,HG))与运营商侧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HAAP(英文:Hybrid Access Aggregation Point,HAAP))设备之间进行转发。运营商侧网络设备用于捆绑连接不同的接入网络,为用户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接入;用户侧网络设备能够允许两种不同接入网络同时接入,如,可以同时允许固定宽带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接入。
现有技术中,在混合接入网络中,基于令牌桶来实现负载分担。以DSL和LTE两种接入网络为例,HAAP与HA之间建立有两条隧道,即DSL隧道和LTE隧道。发送端使用染色机制,根据DSL隧道和LTE隧道带宽来决定报文的染色,根据染色,来确定报文沿DSL隧道还是LTE隧道发送。
如图1所示,发送端维护两个令牌桶,DSL令牌桶(图1中用左斜杠示出)
和LTE令牌桶(图1中用右斜杠示出)。按照DSL和LTE隧道带宽确定两个令牌桶的大小。进入DSL令牌桶的报文被标记为绿色(图1中用左斜杠示出),超过DSL令牌桶接收能力的报文进入LTE令牌桶,进入LTE令牌桶的数据报文被标记为黄色(图1中用右斜杠示出)。最终,绿色报文沿着DSL隧道发送,黄色报文沿着LTE隧道发送。
假设DSL隧道和LTE隧道的带宽是固定的,上述基于令牌桶的负载分担机制无法根据DSL隧道和LTE隧道的实际状况来动态调整流量的负载分担比例,导致绑定隧道传输效率被降低。例如,在DSL隧道出现拥塞,时延的情况下,当DSL隧道的吞吐量未达到DSL隧道的签约带宽时,数据报文会被标记成绿色,依旧按照状况不佳的DSL隧道发送流量。此时,LET隧道的可用带宽无法合理被用户使用,造成LTE隧道闲置,DSL隧道时延增加,导致HA网络整体吞吐量不佳,并且容易导致DSL隧道发生丢包等传输错误,系统资源利用率也会很大程度降低,阻碍混合接入技术的实现。再例如,在LTE隧道出现拥塞,时延的情况下,通过DSL传输的大量报文由于需要等到LTE隧道中的报文到达接收端后,才能进行重排序,于是导致重排序缓冲中可能积攒大量报文,造成整体吞吐量降低,绑定隧道吞吐量不如单DSL隧道,拥塞严重时,可能导致重排序缓存溢出,进而导致报文被丢弃,触发应用层重传的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的方法及网络设备,用于提高混合接入网中绑定隧道的传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