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监控人员进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8894.3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2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史大明;文有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旦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5B19/418;G05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监控 人员 进出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门锁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控人员进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包括:根据开门动作和是否触发开锁验证流程,判断用户进出门状态,当用户进门后,开始监测用户在室内的所待时长,判断用户在室内所待时长是否超过预置监测时长阈值,若超过,则发送本次超时事件;若未超过预置监测时长阈值就监测到用户出门,则重置用户的时长监测进程。通过监测用户进门后在室内所待时长是否超过预先设置的正常时长,及时获取用户在室内所待时长的异常情况,避免出现用户在室内发生意外后管理端长时间未发现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监控人员进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出租公寓的应用场景中,公寓管理方希望在租客进入房间后,如果长时长未出门,门锁管理系统能够提供预警信息,而传统的电子锁只能实现简单的开锁动作,无法判断门的真实状态,更无法判断者的进出情况。
申请号CN201611023936.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进出门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监测开锁验证流程和开门动作,利用进门时需要进行开锁验证而出门时无需进行开锁验证的区别,实现对进门状态和出门状态的判别,方案简单易行。由于无需额外增加硬件设备,也无需用户额外动作,因此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传统的智能门锁,只能完成门锁的开锁动作,无法判断门的真实状态,也无法判定人员的进出情况;此外,当人员在室内待的时长达到一定时长,如果在室内发生了意外或警情,管理方无法快速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智能监控人员进出方法,具有定时上报用户进门后长时长未出门的特点。
对技术问题的阐述这里不必太过具体或绝对,可适当模糊,为日后的申辩留下余地。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监控人员进出方法,所述智能监控人员进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监测开锁验证流程和开门动作,得到监测信息,所述开锁验证流程至少包括验证用户唯一身份信息;
步骤S20:基于所述监测信息判断当前状态,若判断当前为进门状态转至步骤S301,判断当前为出门状态转至步骤S302;
步骤S301:获取开锁验证信息,从开锁验证信息中读取进门者的用户ID,并根据用户ID对应的用户类型信息匹配监测时长阈值,转至步骤S401;
步骤S302:获取出门者的用户ID,并对应用户ID发送重置信息;
步骤S401:判断所述用户ID的累计时长是否超过预置监测时长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501,若否执行步骤S502;
步骤S501:发送用户ID的本次超时事件;
步骤S502:判断是否接收到重置信息,若是转至步骤S601,若否转至步骤S401;
步骤S601:重置所述用户ID对应的时长监测进程,并停止计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根据开门动作和是否触发开锁验证流程,判断用户进出门状态,当用户进门后,开始监测用户在室内的所待时长,判断用户在室内所待时长是否超过预置监测时长阈值,若超过,则发送本次超时事件;若未超过预置监测时长阈值就监测到用户出门,则重置用户的时长监测进程。通过监测用户进门后在室内所待时长是否超过预先设置的正常时长,及时获取用户在室内所待时长的异常情况,避免出现用户在室内发生意外后管理端长时间未发现的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预先录入用户信息,得到用户信息数据库,所述用户信息至少包括用户唯一身份信息及用户类型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旦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旦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88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