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管网漏损控制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2721.0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樊要玲;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F17D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李保林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管网 控制 模型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管网漏损控制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流量计、压力计、调节阀、水质监测仪、显示器、计算机、荧光棒、节点棒和三维投影技术,流量计包括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机械式流量计,结合分管网网内环的不同类别的流量计形成不同的计量组合,管网分为DN20/DN25/DN32/DN40四种,四种颜色的荧光棒分别采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节点棒采用红黄蓝绿以外的颜色的LED灯,三维投影技术采用数学三维投影,管网模型根据不同管道类别进行显示或隐藏控制;本发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管网漏损控制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具有数据收集、数据实时同步显示、三维投影展示、定点控制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管网漏损控制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供水企业担负着保障城市居民用水的重要任务,漏损控制的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降低管网漏损率是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可以联合供水企业,展开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
利用供水管网智能化平台进行管网不同计量体系和数据结构特征下漏损来源、构成等标准化解析方法,以及管网漏损评估及优化监测方法、管网压力优化控制方法、管网突发爆管应急处置方法和管网计量损失控制方法等诸多方法的研究,探索城市管网运行管理、漏损控制技术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管网漏损控制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具有数据收集、数据实时同步显示、三维投影展示、定点控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管网漏损控制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流量计、压力计、调节阀、水质监测仪、显示器、计算机、荧光棒、节点棒和三维投影技术;所述流量计包括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机械式流量计,结合分管网网内环的不同类别的流量计形成不同的计量组合,所述管网分为DN20/DN25/DN32/DN40四种,所述四种颜色的荧光棒分别采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所述节点棒采用红黄蓝绿以外的颜色的LED灯,所述三维投影技术采用数学三维投影。
构建方法如下:
(1)通过大数据进行收集管网分布位置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收集信息;
(2)在管网中各个管网上均放置电磁阀、流量计、压力计、调节阀、水质监测仪,并在(1)收集的数据中对仪器的位置、编号和型号进行设定;
(3)根据管网上的电磁阀、流量计、压力计、调节阀、水质监测仪进行检测管网上的数据,检测完成后采用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内;
(4)根据(1)收集的信息并通过荧光棒和节点棒进行构建控制模型,以荧光板为管道,以节点棒为阀门进行构成整个管道模型,根据管道和阀门的不同进行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
(5)在(4)的管道模型中进行使用三维投影技术,对管道的各个部位进行三维投影。
(6)根据各个一起的编号将各个仪器检测的数据均投影在模型的对应位置,计算机根据检测的数据检测设定的节点和管网参数进行检测管网内的摩阻系数测定、漏损监测和漏点监测;
(7)根据水质检测仪检测的水质情况进行确定水质浓度,并将水质浓度通过三维投影技术投影在管网模型上;
(8)将上述(1)、(2)、(3)和(6)内信息在计算机内进行合并,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整合,并根据管网中的各个仪器工作情况和管网仪器中检测的水流、水质和漏水情况并通过三维投影技术进行三维投影在管网模型上,计算机根据各个管网上的部件的工作情况和管网的水流、水质和漏水情况进行自动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并通过管网模型展示数据;
(9)每天结束时,计算机通过收集的数据对管网水流情况变化较大的部分进行生成曲线图并通过打印机进行打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2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