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水器间隙冷热水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1501.6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雨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8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器 间隙 冷热 水处理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水器间隙冷热水处理装置,包括热水器本体、温度传感器、水流传感器、控制阀体、循环泵、储水体、控制电路。温度传感器、水流传感器、循环泵、控制阀体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安装在外壳上,热水器本体的热水出口连接控制阀体,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控制阀体上,控制阀体连接循环泵,循环泵连接储水体,储水体连接热水器本体冷水进口。控制电路通过水流传感器检测到热水器停止工作时,启动循环泵,让热水器本体启动继续加热余水,并将热水储蓄满储水体,然后停止循环泵,热水器停止工作后,循环泵再次启动,在热水器重启到加热前的时间内将管道余热通过循环余水方式抽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装置,尤其涉及的是零冷水热水器的回水装置。
背景技术
热水器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在热水器的使用过程中,是需要通过水流产生信号,热水器才开始工作。所以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性能的原因,热水龙头开启后,热水器工作的初始阶段实际上输出的是冷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将冷水加热到使用温度。基于物理原因,这是目前热水器不可避免的缺陷。尤其短时间频繁的关闭和开启水龙头时,热水器输出的基本上全是冷水。零冷水热水器同样具有这个缺陷。因此,热水器的间隙出冷水问题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浪费了水资源。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热水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关闭,由于热水器管道中还有余热,会继续加热局部管道中的余水,造成局部水温过高,增加烫伤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热水器间隙冷热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现有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重新开启热水龙头后,会产生间隙冷热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在关闭水龙头时自动启动循环泵两次的装置,该装置中循环泵第一次启动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热水器将加热的余水通过循环泵填充满热水器冷水进口处的储水体中,然后停止循环泵。这样当用户再次打开热水器时,热水器在加热升温过程的这段时间,经过热水器中首先流出的是储水体中的热水。从而解决了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开启水龙头时会有间断冷水流出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热水器的舒适度。该装置中循环泵第二次启动是在热水填充满储水体,热水器停止后,马上重启循环泵较短的时间,在热水器还没有进入加热工作的这段时间,让热水器管路中的余水继续循环,带走热水器管道中的余热,从而解决了热水器中局部余水温度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水器间隙冷水处理装置,包括:热水器本体、热水器出水接口、水温传感器、水流传感器、伸缩步进电机、控制阀芯、控制阀体、热水输出通道接口、冷水接口、循环通道接口、循环泵、储水体接口、储水体、热水器冷水进水接口、控制电路板、热水器外壳。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热水器外壳上。所述热水器出水接口一端连接热水器本体,一端连接控制阀体。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流传感器安装在控制阀体上。所述伸缩步进电机与控制阀芯连接并安装在控制阀体上,组成控制阀体。所述热水输出通道接口连接在控制阀体上,组成热水通道。冷水接口连接在控制阀体上。所述循环通道接口一端安装在控制阀体上,一端与循环泵连接,组成循环通道。所述储水体接口一端连接循环泵,一端连接储水体。所述热水器冷水进水接口一端连接储水体,一端连接热水器本体。所述温度传感器、水流传感器信号线路和伸缩步进电机、循环泵的控制线路连接到控制电路板。
所述储水体由金属管状物弯曲缠绕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水器间隙冷热水处理的方法,在热水器使用过程中,当热水龙头关闭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线路检测或者控制执行相应的操作。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水流传感器检测热水龙头关闭,热水器停止工作;
所述伸缩电机带动控制阀芯向前移动,打开循环通道,同时关闭热水输出通道;
所述循环泵启动,余水在管路中循环;
所述热水器本体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雨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雨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