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DN网络节点流量的限速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1469.8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0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陶清乾;孙昊;石进;苏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庭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16 | 分类号: | H04L41/0816;H04L43/0876;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宋方园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dn 网络 节点 流量 限速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PCDN网络节点流量的限速检测方法及系统,采集正常服务的PCDN网络节点在时间窗口的数据流上行速率,预处理生成数据流速率特征序列;重复执行t次得到t个数据流速率特征序列s,以此特征序列s作为输入数据对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正常服务的网络通信LSTM神经网络流量模型;采集待测网络的数据流上行速率,预处理生成数据流速率特征序列s′;将特征序列s′输入LSTM神经网络模型中,判定其是否存在流量限速的情况。本发明无需事先给出流量识别规则且处理速度快,不影响PCDN节点的正常网络服务;通过输入不同类型的PCDN服务的流量,可获得多种类型的LSTM训练模型,适用于多种PCDN服务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PCDN网络节点流量的限速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CDN建立在传统的CDN系统基础上,在骨干网层次保留了原有的CDN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在边缘节点引入了P2P技术来进行文件及流媒体的共享,实现了P2P技术与CDN传输的结合。在CDN骨干网仍旧继承了CDN的内容缓存机制、全局负载均衡机制、骨干网内容分发流程、认证计费相关机制等基本技术特征。PCDN在核心节点根据P2P协议对内容(包括文件和流)做切片处理,P2P用户将根据这些规则来完成P2P共享,P2P在边缘层的引入大大降低了边缘服务器的压力,提高了文件传输和流媒体传输的效率。P2P技术充分利用了用户的闲置上行带宽,这样运营商可以通过更少的边缘服务器,提供更多的业务量为更多的用户服务。
PCDN产品通常采用月95峰值计费方式,即用户节点IP结算按95峰值带宽计费,在一个自然月内,取每5分钟有效带宽值进行降序排列,然后把带宽数值前5%的点去掉,剩下的最高带宽就是95峰值带宽即计费值。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多个用户IP共享固定带宽的情况,比如两个IP地址(IP1和IP2)共享1G带宽。在PCDN调度期间满负荷的情况下,用户这两个IP的月95峰值流量约1G。然而,部分用户利用计费方式的特点,在调度期间的前半段时间限制IP2的速率,使得IP1满负荷运行,在调度期间的下半段时间限制IP1的速率,使得IP2满负荷运行。在这种情况下,IP1和IP2的月95峰值分别是1G,即该用户两个IP的计费流量为2G。由于用户私自限制PCDN节点的速率,造成PCDN产品服务的带宽波动,严重影响PCDN业务的稳定性。
PCDN技术目前还在快速发展期,PCDN技术主要应用于互联网主要厂商的业务中,然而PCDN市场资源良莠不齐,缺乏对PCDN网络节点的有效监控。
现有的其他领域中,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由于规则的有限性并不能适应PCDN业务的需求,目前专门针对PCDN网络节点流量限速检测尚无有效的技术手段。基于PCDN网络节点资源的市场现状和PCDN服务对节点资源稳定性的要求,设计一种PCDN网络节点流量的限速检测方法及系统,引导PCDN网络节点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PCDN网络节点管控上的空白,提供一种PCDN网络节点流量的限速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能在不影响PCDN业务的条件下快速检测PCDN网络节点限速情况,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如视频类业务、图像类业务、存储类业务、计算类业务等)流量训练,该方法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调度业务限速检测。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PCDN网络节点流量的限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正常服务的PCDN网络节点在时间窗口[t1,tn]的数据流上行速率,预处理生成数据流速率特征序列;重复执行t次,得到t个数据流速率特征序列;
(2)数据训练模块:以步骤(1)中的数据流速率特征序列作为输入数据,对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正常服务的网络通信LSTM神经网络流量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庭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庭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4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