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0010.6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0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应必业;王文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1 | 分类号: | F24F11/41;F24F11/64;F24F11/84;F24F11/88;F24F110/10;F24F110/20;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凝露 控制 方法 装置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用于空调器,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获取空调器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相对湿度;若相对湿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湿度,控制空调器进入等温除湿模式。高温高湿场景下,可以快速除湿,并且保证较高的出风温度,从而避免在空调器出风口形成冷凝水,提升用户体验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部分地区梅雨季节,空气温度高、湿度高,用户对空调降温除湿有着迫切需求。相关技术中,空调在制冷运行时,没有对空调系统进行防凝露设置,导致空调出风温度很低,低温出风遇到室内高温高湿空气,在空调出风口形成凝露水。凝露水逐渐汇集,从空调外表面滴下,影响空调正常使用。
为了避免产生冷凝水,部分空调通过降低运行频率以提高出风口温度,但是会大幅度降低空调的制冷能力,制冷至设定温度所需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高温高湿场景下,先快速除湿,并保证较高的出风温度,再进行制冷,避免在空调出风口形成冷凝水,并且可快速降温,提升用户体验舒适度。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用于空调器,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获取空调器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相对湿度;若所述相对湿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湿度,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由此,高温高湿场景下,可以快速除湿,从而避免在空调出风口形成冷凝水,提升用户体验舒适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相对湿度不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
由此,除湿之后便进行制冷,从而快速降温,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舒适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相对湿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湿度,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当前模式运行。
由此,避免频繁切换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保证用户体验舒适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含第一膨胀阀、第一蒸发器、第二膨胀阀以及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控制流过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媒流量,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控制流过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冷媒流量,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以使得所述空调器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以使得所述空调器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为100%,减小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得所述空调器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含第一膨胀阀、第一蒸发器、第二膨胀阀以及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控制流过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媒流量,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控制流过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冷媒流量,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以使得所述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以使得所述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包括:减小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为100%,以使得所述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
由此,通过控制两个膨胀阀的开度即可控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便于操作,并且无需增加其他除湿部件,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所述获取空调器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相对湿度,包括:实时获取所述空调器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相对湿度。
由此,提高了防凝露控制的速度,实现更快速的除湿和降温,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舒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0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