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9090.3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段小嫣;窦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4;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赵小霞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装置 |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远端UE与中继UE建立第一链路,第一链路用于传输远端UE的第一数据;中继UE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第一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至第一通信系统;远端UE接收中继UE发送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通知远端UE将第一链路转换为第二链路,请求消息包括第二链路的连接相关信息;远端UE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向中继UE发送响应消息。由此,在远端UE使用中继UE作为网络中继以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场景下,当中继UE在不同网络间移动时,将中继UE与远端UE间的无线通信链路同步更新,尽可能地保障远端UE上的业务连续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具备支持不同移动通信技术的能力,在UE实现业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切换其使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从而在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之间进行切换。例如,UE可以从第四代(for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至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从5G移动通信系统切换到4G移动通信系统。
在4G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中,规定了远端用户设备(例如UE-1)可以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例如UE-2)连接到网络并进行通信的场景和方案。当然,5G移动通信系统也将支持类似的场景并提供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当中继UE在不同网络间移动时,如何将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同步更新,从而保障远端UE上的业务连续性,尚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在远端UE使用中继UE作为网络中继以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场景下,当中继UE在不同网络间移动时,将中继UE与远端UE间的无线通信链路同步更新,尽可能地保障远端UE上的业务连续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中继用户设备UE与远端用户设备UE建立第一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用于传输所述远端UE的第一数据;所述中继UE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至第一通信系统;所述中继UE在将第一通信连接转换为第二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或者在将第一通信连接转换为第二通信连接后,向所述远端UE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通知所述远端UE将所述第一链路转换为第二链路,其中,所述第二链路用于传输所述远端UE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至第二通信系统,所述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包括服务质量QoS参数、网络切片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中继UE接收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连接相关信息发送的响应消息。
通过上述方案,在远端UE使用中继UE作为网络中继的场景中,当中继UE在不同的网络间移动时,中继UE向远端UE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链路要转移到新的网络时对应的第二链路的连接相关信息,以使远端UE根据该连接相关信息做出响应,以便中继UE则可根据远端UE的反馈进行相应的通信策略,有助于在中继UE进行网络切换时同步更新远端UE与中继UE间的无线通信链路,从而尽可能地保障远端UE侧的业务连续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UE向所述远端UE发送所述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继UE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可转移到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一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可被转换为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信息。
通过上述方案,中继UE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其为远端UE建立的、且能够转移到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一通信连接,便于中继UE决策是否向远端UE发送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UE向所述远端UE发送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继UE根据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连接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连接相关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对应的连接相关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9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资源处理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烟气轮机动叶片组件和烟气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