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模式的协商方法、装置及芯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87054.3 | 申请日: | 2020-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于健;李云波;郭宇宸;淦明;狐梦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8/20;H04L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模式 协商 方法 装置 芯片 | ||
本申请提供操作模式的协商方法、设备及芯片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操作模式的协商方法,包括:发起端发送操作模式指示OMI,所述OMI包括前导码打孔带宽指示;所述前导码打孔带宽指示用于指示承载信令字段的带宽范围;所述信令字段至少携带一份用于解调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中的数据所需的全部信令信息;然后所述发起端按照所述前导码打孔带宽指示所指示的带宽范围,与响应端之间进行PPDU传输。该方法通过发起端半静态的指示响应端所支持的前导码打孔带宽操作模式OM,更好地权衡吞吐率和功耗/复杂度。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内容信道模式OM和一种信令字段接收位置OM的协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操作模式的协商方法、装置及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大规模应用部署,可向多个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是当前主流的无线接入标准之一,目前已经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商业应用。在IEEE802.11a/g标准中,只支持20兆赫(mega hertz,MHz)带宽,在后续标准演进过程中带宽不断增大。其中,802.11n标准中最大支持40MHz带宽,802.11ac/ax标准中最大支持160MHz带宽,而在下一代无线接入标准802.11be中,最大可支持320MHz的带宽。
随着带宽的增大,数据的传输速率也随之增加,而采用更大的带宽传输的条件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检测信道,保证带宽内所有的信道都空闲可用,但是某些信道往往会存在干扰,这就造成了不可用的情况,该情况下则无法使用更大的带宽。因此在802.11ax标准中引入了前导码打孔的传输方式,允许在部分20MHz信道不传输前导码(以及后续数据)的情况下,依然能传输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PPDU)。然而在802.11ax标准中只支持总带宽的操作模式指示(operation mode indication,OMI),没有针对前导码打孔设计相应的OMI。
因此,如何设计适用于更大带宽的前导码打孔的OMI来更灵活的指示前导码打孔方式是本申请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操作模式的协商方法、设备及芯片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产品等等。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操作模式的协商方法,包括:发起端向响应端发送操作模式指示(operation mode indication,OMI),该OMI包括前导码打孔带宽指示,该前导码打孔带宽指示用于指示承载信令字段的带宽范围;该信令字段至少携带一份用于解调PPDU中的数据所需的全部信令信息;经过与响应端的协商后,发起端根据该前导码打孔带宽指示所指示的带宽范围,与响应端之间进行PPDU的传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前导码打孔带宽指示中包括前导码打孔接收带宽指示和前导码打孔发送带宽指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前导码打孔接收带宽指示用于指示的是PPDU的接收端能读取到至少一份用于解调PPDU中的数据所需的全部信令信息的信令字段的带宽范围;
前导码打孔发送带宽指示用于指示的是PPDU的发送端发送至少一份用于解调PPDU中的数据所需的全部信令信息对应的信令字段所占的带宽范围。换句话说,前导码打孔发送带宽指示用于指示OMI协商的发起端,作为PPDU的发送端时,其发送的至少一份用于解调PPDU中的数据所需的全部信令信息不会超过前导码打孔发送带宽指示所指示的带宽范围,相应的,PPDU的接收端,在该带宽范围上可以接收或读取到至少一份用于解调PPDU中的数据所需的全部信令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 下一篇: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