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藻提胶残渣后处理工艺、菌类培养基及培养菌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1567.3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3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环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C05F5/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何碧明 |
地址: | 363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藻 残渣 处理 工艺 菌类 培养基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海藻提胶残渣的后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干燥处理;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粉碎处理;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膨化处理,制成膨化废渣颗粒;通过将海藻提胶残渣进行处理变成膨化废渣颗粒,通过膨化废渣颗粒作为培养基的主料,大大缓解了海藻残渣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大降低了生产菌类的成本,以及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培养菌类的周期,提高了产量及生产效率。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菌类培养基,和培养菌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药用菌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藻提胶残渣后处理工艺、菌类培养基及培养菌类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琼胶及卡拉胶主要用产于本地的大型海藻—江蓠菜及麒麟菜提取,生产遗留的残渣量十分惊人,平均每处理2t江蓠产生 2.4~4.0t的凝胶状残渣,大量囤积的残渣没有及时进行资源化利用,产生了腐臭气体等,造成了占空间、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食用菌以及药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食用菌以及药用菌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我国每年栽培菌对木屑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对木材的需求量随之增大,容易造成对林地的破坏,且依赖木屑、棉籽壳等作为培养基的主料,菌类的生长周期过长。
海藻提胶残渣含有部分不能被提取的矿物质、氨基酸、粗纤维等物质,特别适合食用菌的种植。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藻提胶残渣后处理工艺、菌类培养基及培养菌类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海藻提胶残渣大量囤积带来的污染、以及破坏林地、菌类的生长周期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藻提胶残渣的后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干燥处理;
(2)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粉碎处理;
(3)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膨化处理,制成膨化废渣颗粒。
进一步,在步骤(3)中,在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膨化处理前,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添加营养处理,制成残渣混合物。
进一步,在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添加营养处理时,将海藻提胶残渣与尿素混合搅拌均匀。
进一步,在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添加营养处理时,将海藻提胶残渣、尿素和水按照重量百分比75-85%、0.4-0.6%和19-20%混合搅拌均匀。
进一步,在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添加营养处理时,将海藻提胶残渣、尿素和水按照重量百分比80%、0.5%和19.5%混合搅拌均匀。
进一步,在步骤(3)中,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膨化处理时,将残渣混合物放入膨化造粒机进行膨化造粒。
进一步,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膨化处理时,将残渣混合物倒入螺旋杆挤压造粒机进行膨化造粒,加工温度为105-115摄氏度,螺旋杆转速为 145-155r/min,造粒孔直径为9-11mm。
进一步,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膨化处理时,将残渣混合物倒入螺旋杆挤压造粒机进行膨化造粒,加工温度为110摄氏度,螺旋杆转速为150r/min,造粒孔直径为10mm。
进一步,在步骤(2)中,将海藻提胶残渣粉碎成颗粒大于60目的残渣颗粒。
进一步,在步骤(2)中,将海藻提胶残渣粉碎成颗粒为60-65目的残渣颗粒。
进一步,在步骤(1)中,对海藻提胶残渣进行晒干或烘干处理。
进一步,在步骤(1)中,海藻提胶残渣按重量百分比含有50-52%纤维素、17-19%半纤维和8-10%木质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环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环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1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