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拦截泥石流用活动式分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3819.8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段刚强;唐巧雪;杨宁苛;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刚强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拦截 泥石流 活动 分流 装置 | ||
1.一种拦截泥石流用活动式分流装置,该活动式分流装置设置在两侧高地(1)之间形成的泥石流流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分流装置包括停淤分流坝(3)和两个活动式导流机构(4),其中,停淤分流坝(3)包括对称设置在泥石流流道(2)两侧的第一弧形坝体(301),且两条第一弧形坝体(301)的上游端分别越过泥石流流道(2)的两侧边后连接在两侧高地(1)上,下游端与泥石流流道(2)的两侧边具有间隙,从而使两条第一弧形坝体(301)的背水面和两侧高地(1)配合形成具有朝向下游方向开口的停淤区(305);两条第一弧形坝体(301)之间形成双曲线形的引流通道(302),在引流通道(302)内设置有三角形的分流坝(303),且分流坝(303)的尖端延伸至引流通道(302)泥石流进入端的中心,另一端延伸超出引流通道(302),从而将引流通道(302)分成左右两股分流道(304),所述两个活动式导流机构(4)设置在两股分流道(304)内;
每个所述活动式导流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在分流道(304)下游出口处的转动器(401),在转动器(401)上设置有延伸至分流道(304)内的第一引流板(402)和延伸至停淤区(305)开口处下方的第二引流板(404),且第一引流板(402)的自由端倾斜朝向分流坝(303),从而使其在泥石流冲击下,带动转动器(401)和第二引流板(404)发生偏转,且当第一引流板(402)自由端被分流坝(303)侧壁阻挡时,第二引流板(404)的自由端延伸至停淤区(305)开口处,从而使第一引流板(402)和第二引流板(404)与第一弧形坝体(301)配合形成引导分流道(304)内部分泥石流从停淤区(305)开口进入到停淤区(305)内的导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泥石流用活动式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板(402)朝向该侧第一弧形坝体(301)的一侧设置有限制其向分流坝(303)一侧偏转的限位桩(403),所述第一引流板(402)和第二引流板(404)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柱,每根支撑柱的底端具有支撑在地面上的球状支撑体(405);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形成分流泥砂通道(4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泥石流用活动式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器(401)包括一连接第一引流板(402)和第二引流板(404)的转动基体(4011),该转动基体(4011)为圆盘,该圆盘通过其底面设有的若干第二滚珠转动设置在固定基座(4012)上,固定基座(4012)的下部埋设在地面内,在转动基体(4011)和固定基座(4012)的中心处设置有对应的贯通孔,且在贯通孔内设置有转动轴(4013),该转动轴(4013)通过其底端的尖端楔入地面内,从而使转动基体(4011)形成可围绕转动轴(4013)转动的转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泥石流用活动式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弧形坝体(301)的上游端3-10米处倾斜设置有引流坝(5),该引流坝(5)一端与该侧的高地(1)连接,另一端向泥石流流动方向的下游倾斜,并延伸至泥石流流道(2)内,从而在引流坝(4)和第一弧形坝体(301)之间形成第一蓄淤区(5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泥石流用活动式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式导流机构(4)的下游方向设置有蓄流坝(6),该蓄流坝(6)由两个“八”字形的泄流坝(601)构成,且两个泄流坝(601)之间具有过流通道(602),过流通道(602)内设有若干根立柱形成各过滤栅格(604);每个泄流坝(601)由对称的两个弧形坝体构成,且两个弧形坝体之间形成第一泄流口(603);
所述转动器(401)上设置有封板(407),且当第一引流板(402)自由端被分流坝(303)侧壁阻挡时,封板(407)将该侧的第一泄流口(603)封堵,从而使第二引流板(404)、封板(407)、泄流坝(601)中靠近泥石流流道(2)侧边的弧形坝体以及该侧的高地(1)围成第二蓄淤区(605),过流通道(602)两侧的两个弧形坝体和两个封板(407)以及两个第一引流板(402)围成第三蓄淤区(6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泥石流用活动式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式导流机构(4)的下游方向设置有消能拦挡坝(7),该消能拦挡坝(7)包括位于泥石流流道(2)中间的中间坝体(701)和位于泥石流流道(2)两侧的第二弧形坝体(702),在中间坝体(701)的两端具有朝向流动方向(3)下游延伸的第三弧形坝体(706),且第三弧形坝体(706)的上游部分和第二弧形坝体(702)之间形成入口大、出口小的喇叭状第二泄流口(703);
在两个第二泄流口(703)出口的前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引导坝(709)和第二弧形引导坝(707),其中,第一弧形引导坝(709)和第二弧形引导坝(707)分别倾斜设置在泥石流流道(2)两侧,且第一弧形引导坝(709)和第二弧形引导坝(707)处于泥石流流道(2)边部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更靠近泥石流流动方向(3)的上游,从而使通过第二泄流口(703)的泥石流冲击在第一弧形引导坝(709)和第二弧形引导坝(707)上时被其引导倾斜向泥石流流道(2)中间汇聚;
在第二弧形引导坝(707)靠近泥石流流道(2)中心的一端具有沿流动方向(3)分布的冲击坝(708),且第一弧形引导坝(709)靠近泥石流流道(2)中心的一端正对该冲击坝(708)长度方向的中部,从而在第一弧形引导坝(709)端部和冲击坝(708)之间形成泥石流的冲击消能通道(7010);
所述第二弧形引导坝(707)的迎水面、第二弧形坝体(702)的背水面和该侧的高地(1)之间形成第四蓄淤区(704),第一弧形引导坝(709)的迎水面、第二弧形坝体(702)的背水面和该侧的高地(1)之间也形成第四蓄淤区(704);所述第二弧形引导坝(707)的背水面、冲击坝(708)的背水面和泥石流流道(2)该侧的高地(1)之间形成第一储流区(7011),第一弧形引导坝(709)的背水面与该侧的高地(1)之间形成第二储流区(7012);
所述两个第三弧形坝体(706)的下游部分分别与第二弧形引导坝(707)和第一弧形引导坝(709)配合形成导流通道,且两个第三弧形坝体(706)和中间坝体(701)之间围成开口朝向下游的第五蓄淤区(7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刚强,未经段刚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38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弓绑皮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次氯酸钠消毒液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