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吊钩的防脱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8220.5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梅卫;刘康;王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分类号: | B66C1/36;B66C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徐丽娜 |
地址: | 435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钩 脱钩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钩的防脱钩装置,在所述直柄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框架的中部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框架的一端位于所述弯钩内且能够与所述钩尖卡接;所述框架的另一端由所述安装孔向所述钩背外侧延伸,所述定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当所述定位板自然下垂时,所述框架的一端与所述钩尖卡接至所述钩口封闭,以使所述吊钩处于锁闭状态;移动所述定位板使所述框架转动以及使所述定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钩背卡接,所述框架的一端离开所述钩尖向所述弯钩内移动至所述钩口打开,以使所述吊钩处于打开状态。该防脱钩装置在锁闭和打开后两种状态都能实现定位,不需人工干预,当索具较重时,也只需一人就可用双手操作取出索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械吊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钩的防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吊钩是起重机械中最常见的一种吊具,尤其是天车设备。被吊运物品通过索具挂入吊钩,随吊钩起升实现物品转运。因安全生产需要,为避免天车工作过程中,索具从吊钩内滑出造成安全事故,天车吊钩必须安装防脱钩装置,目前公知的天车吊钩为防止索具不滑落,普遍采用标准的弹簧卡式防脱钩装置,该装置依靠弹簧的弹力保证吊钩开口闭锁,但弹簧极易失效损坏,更换困难,且取出吊钩内索具时,需一只手一直按住该装置上的弹簧卡片,让吊钩开口打开后,另一只手取出索具,当索具较重,一只手取不动时,则需要两个人来配合完成取索具工作,既存在安全隐患,又浪费人力,尤其是需要频繁挂取索具工作场合,工作效率低。
鉴于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吊钩的防脱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钩的防脱钩装置。该装置不仅安装、更换方便快捷,而且该防脱钩装置在锁闭和打开后两种状态都能实现定位,不需人工干预,当索具较重时,也只需一人就可用双手操作取出索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钩的防脱钩装置,所述吊钩包括有直柄和弯钩,所述弯钩具有钩尖,与所述钩尖相对的一侧为钩背,所述钩尖至所述直柄之间的位置为钩口,所述防脱钩装置包括框架和定位板,其中,
在所述直柄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框架的中部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框架的一端位于所述弯钩内且能够与所述钩尖卡接;所述框架的另一端由所述安装孔向所述钩背外侧延伸,所述定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转动所述框架能够使所述定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钩背卡接;当所述定位板自然下垂时,所述框架的一端与所述钩尖卡接至所述钩口封闭,以使所述吊钩处于锁闭状态;移动所述定位板能够使所述框架转动以及使所述定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钩背卡接,所述框架的一端离开所述钩尖向所述弯钩内移动至所述钩口打开,以使所述吊钩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吊钩的防脱钩装置中,所述框架包括内框架和外框架,所述框架为矩形结构,所述框架在所述安装孔处进行折弯并形成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在所述框架上由所述安装孔处至所述框架的一端为所述内框架、由所述安装孔处至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为所述外框架;所述定位板的一端与所述外框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吊钩的防脱钩装置中,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套筒,两个所述第一套筒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另一端向所述框架内侧延伸,所述安装孔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外,所述螺丝的两端分别伸入一个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能够相对所述螺丝转动。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吊钩的防脱钩装置中,所述框架的内空宽度大于所述吊钩的最大截面的宽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吊钩的防脱钩装置中,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吊钩的防脱钩装置中,所述外框架的重量加上所述定位板的重量大于所述内框架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未经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8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