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动开颅钻套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4270.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钰莹;范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钰莹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开颅 套件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手动开颅钻套件,包括定位座;定位座内周固连有外钻筒,外钻筒远离定位座的一端设有一组一号齿;外钻筒你套设有内钻筒,内钻筒远离定位座的一端设有一组二号齿;外钻筒靠近定位座的一端内周开设有内齿圈;内钻筒外周与内齿圈对应位置设有外齿圈,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啮合有一组行星齿轮;本发明通过驱动行星齿轮转动带动内钻筒与外钻筒朝相反方向旋转,增加开颅钻的钻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手动开颅钻套件。
背景技术
开颅手术,亦称穿颅术,是颅骨外科手术的一种,指通过机械设备打开患者颅骨,从而进行一些非常规治疗。
打开患者颅骨的步骤常用先在区域内三点定位出定位孔,再用铣刀将定位孔之间切开,从而将颅骨取下,这过程常会用到颅骨铣刀和钻孔钻,颅骨铣刀和钻孔钻均是神经外科常用的开颅手术器械,在进行脑外科手术时,通过高速旋转的铣削单元切开颅骨。在三孔定位时,需要将颅骨切割出一个孔,现有的操作方式,直接采用环钻打孔,而环钻打孔的方式在开孔开始时,由于头骨较坚硬并且是类似球状的,环形钻与头骨面接触并不完全,从而易出现滑动,滑动的情况出现易造成软组织受伤,并且会影响开孔操作。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开颅钻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110556351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动开颅钻套件,包括有定位座,钻筒,调节螺母件,固定针,把手组件以及拧紧把手;所述钻筒包括钻筒部,钻入距离调节部以及旋钮部;所述的钻筒部下端成型有钻齿;所述固定针包括有锥形钻头与针杆;所述的针杆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有拧紧把手;所述的拧紧把手内壁成型有与条形滑动槽配合的滑动条;所述的把手组件包括有连接体以及一对把手;所述把手成型有卡头;所述的拧紧把手上端开设有条形槽;但现有开颅钻套件切割颅骨的效率不高,且对颅骨钻孔时产生的骨屑颗粒较大,骨屑颗粒容易卡在钻筒与颅骨短空内壁之间,增加钻孔的阻力,进一步降低开颅钻套件的切削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开颅钻套件切割颅骨的效率不高,且对颅骨钻孔时产生的骨屑颗粒较大,骨屑颗粒容易卡在钻筒与颅骨短空内壁之间,增加钻孔的阻力,进一步降低开颅钻套件的切削效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手动开颅钻套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手动开颅钻套件,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内周固连有外钻筒,外钻筒远离定位座的一端设有一组一号齿;所述外钻筒你套设有内钻筒,内钻筒远离定位座的一端设有一组二号齿;所述外钻筒靠近定位座的一端内周开设有内齿圈;内钻筒外周与内齿圈对应位置设有外齿圈,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啮合有一组行星齿轮;通过驱动行星齿轮转动带动内钻筒与外钻筒朝相反方向旋转,增加开颅钻的钻孔效率;工作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行星齿轮转动,进而通过行星齿轮带动外钻筒和内钻筒同时转动,且内钻筒与外钻筒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一号齿与二号齿交错进行颅骨的切削作业,增加颅骨的钻孔效率,同时通过一号齿与二号齿的交错切削,增加了对切削形成的骨屑的研磨和绞碎效率,进而增加骨屑的排出速度,减少颗粒较大的骨屑阻碍外钻筒的旋转,增加开颅钻的钻孔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钻筒内周与一号齿对应位置设有一号倒角,内钻筒外周与二号齿对应位置设有二号倒角;所述内钻筒靠近二号齿的一端圆周均布一组开槽,开槽内转动连接有研磨轮;所述外钻筒与研磨轮对应位置开设有一组排屑孔,排屑孔靠近外钻筒外周的一端向靠近定位座的方向倾斜;通过研磨轮对骨屑的研磨破碎,增加钻孔的排屑效率;由于外钻筒内周与一号齿对应位置设有一号倒角,内钻筒外周与二号齿对应位置设有二号倒角,使得一号齿与二号齿切削颅骨形成的骨屑向一号倒角与二号倒角之间汇聚,之后骨屑经研磨轮的挤压和研磨,增加了骨屑的破碎效率,减少骨屑卡在钻孔与外钻筒之间的间隙内,进而进一步减小外钻筒的旋转阻力,增加外钻筒的钻孔效率,当骨屑被研磨轮破碎之后,由于内钻筒内通有用于冲洗钻孔的生理盐水,使得生理盐水携带研磨后的骨屑从排屑孔排出,减少一号齿与二号齿附近的骨屑堆积,进一步增加开颅钻的钻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钰莹,未经杨钰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42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抛光加工智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