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地理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9713.4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白语墨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语墨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强 |
地址: | 710072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光 互补 发电 地理环境 信息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地理环境信息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地理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若干个支架,支架设有网络通信模块、监测模块、照明系统以及对网络通信模块、监测模块和照明系统进行供电的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和可充电电源;网络通信模块包括5G信号基站;监测模块通过5G信号基站与云服务器相连。本发明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系统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可充电电池的化学能进行储备,并利用电池的电能为本发明中所搭载的各个传感器以及各设备进行供电,本发明通过5G信号基站能够进行实时通讯,获取信息和处理数据的效率高,对多变环境适应性强,且具备区域巡逻监视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环境信息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地理环境信息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但是由于我国环境工程相关的项目和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先进的地理环境信息监测手段和信息技术对于实现上述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监测环境提供了一条捷径。随着通信设备,监测系统以及计算机性能的不断发展,使得GIS技术在环境、测绘等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技术应用深度不断拓宽。通过建立立体、丰富的环境数据信息,利用处理中心对信息进行提取和数据分析,使得能够对于多元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并可增强用于农业耕种,灾难预测,气候环境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实用性。
目前现有的地理环境信息监测系统不具备全天候的持续工作能力,同时依赖单一能源供给的地理环境信息系统也会存在对多变环境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此外,现存的地理环境信息系统,往往只能针对固定地点的指定区域进行监测,并不具备区域巡逻监视的能力。最后,现存的地理环境信息系统也不具备和外界实时通讯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于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时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地理环境信息监测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地理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若干个相隔预设距离的支架(1),支架(1)设有网络通信模块、监测模块、照明系统 (5)以及对网络通信模块、监测模块和所述照明系统(5)进行供电的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风力发电系统(4)、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板(7)和可充电电源(10);监测模块包括雨量传感器(2)、摄像系统(6)、无人机监测系统(8)、空气温度湿度监测系统(9)和土壤环境监测系统(11);网络通信模块包括5G信号基站(3);监测模块通过5G信号基站(3)与云服务器相连。
进一步的,雨量传感器(2)位于支架(1)的顶端;5G信号基站(3)位于雨量传感器(2)的下端;风力发电系统(4)位于支架(1)的中上部、并且位于5G信号基站(3)和照明系统(5)之间;太阳能电池板(7)位于支架(1)的中部,无人机监测系统(8)位于太阳能电池板(7)的下方;可充电电源(10)位于支架(1)的底端。
进一步的,无人机监测系统(8)包括用于获取地理环境遥感影像的无人机 (8A)以及无人机停靠平台(8B),无人机停靠平台(8B)能够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无人机(8A)进行充电,无人机停靠平台(8B)通过悬臂梁与支架(1)相连。
进一步的,无人机(8A)设有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无人机停靠平台(8B)设有与无人机(8A)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相匹配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
进一步的,无人机(8A)设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获取无人机停靠平台 (8B)信息、并与无人机停靠平台(8B)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风力发电系统(4)和太阳能电池板(7)分别通过风光互补控制器与可充电电源(10)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语墨,未经白语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9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