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力墙模板免开孔加固结构及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9686.0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蒋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锡晟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6 | 分类号: | E04G11/06;E04G11/08;E04G17/00;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成龙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力 模板 免开孔 加固 结构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模板免开孔加固结构,包括置于剪力墙两侧的模板,每侧模板的两端均设有竖直的第一角钢,所述模板包括若干块矩形板和若干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包括两块C型板,两块C型板开口相背地水平设置并围成间隙,对拉螺杆垂直于模板伸于间隙内,间隙内设有若干块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相邻两块第一板块之间设置一块第二板块,对拉螺杆贯穿第二板块,矩形板、第一加强件、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朝向剪力墙的一侧齐平。本发明通过实现对拉螺杆在模板上的位置可调,解决了在整块模板上开多个对拉螺杆孔导致模板周转再利用时损耗大的问题;模板结构强度高,提高了剪力墙的成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模板免开孔加固结构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模板主要有木模、大钢模、铝模、塑料和玻璃钢模板等,模板是砼现浇结构施工中主要的周转材料之一,模板工程的技术策划及优化对工程建设的进度、成本控制尤为关键。
目前所使用的传统剪力墙散拼木模加固体系存在的问题为:住宅工程通常因为地下室剪力墙与地上标准层剪力墙的高度或平面形状不同,剪力墙模板对拉螺杆孔位置不一,导致剪力墙模板通用性较低,传统剪力墙模板对拉螺杆纵横间距一般按450~500mm设置,以常见的1830*915mm规格模板为例,每张模板上就要开8个对拉螺杆孔,而开设的对拉螺杆孔越多则模板刚度越低,模板周转再利用时损耗大,影响砼成型观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10344582A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剪力墙散拼木模免开孔加固体系的结构及施工工艺,其结构包括置于剪力墙两侧的模板、锥形套管和对拉螺杆,模板上设有模板条,模板条上设有螺杆孔,锥形套管设置在两侧模板之间,对拉螺杆穿过锥形套管对准螺杆孔安装,对拉螺杆通过螺母夹紧两侧模板。由于模板上要留空隙用于放置模板条,因此有多少根对拉螺杆就需在模板上预留多少个空隙,所以该剪力墙散拼木模免开孔加固体系并未解决模板周转再利用时损耗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力墙模板免开孔加固结构,解决了模板周转再利用时损耗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剪力墙模板免开孔加固结构,包括置于剪力墙两侧的模板,每侧模板的两端均设有竖直的第一角钢,所述模板包括若干块矩形板和若干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包括两块C型板,两块C型板开口相背地水平设置并围成间隙,对拉螺杆垂直于模板伸于间隙内,间隙内设有若干块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相邻两块第一板块之间设置一块第二板块,对拉螺杆贯穿第二板块,矩形板、第一加强件、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朝向剪力墙的一侧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模板的第一加强件上设置位置可变的第二板块,并将对拉螺杆穿于第二板块上,周转再利用模板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板块的位置来设置对拉螺杆,从而解决了在整块模板上开多个对拉螺杆孔导致模板周转再利用时损耗大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角钢上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若干缺口,第一加强件契合地插于缺口内,第一加强件的端部与第一角钢通过螺钉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实现了第一加强件与第一角钢的可拆卸连接,又实现了第一加强件内侧面与模板其它部件的齐平,从而使成型出的剪力墙表面平整。
优选的,所述间隙的上、下两侧均沿第一加强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槽,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的上、下两端均插于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可以移动至第一加强件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处,从而实现在搭建不同剪力墙模板时调整对拉螺杆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角钢朝向剪力墙的一侧设有浅槽,矩形板的两端契合地插于浅槽内,矩形板的两端与第一角钢通过螺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锡晟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锡晟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9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