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处理系统及地下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5232.6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杰;牛耕;赵雄壮;林威;王晓军;李静;马晓春;郑仔弟;付全凯;焦庆睿;郭晶鑫;胡耀庭;李雪;高龙飞;宋泽龙;张江龙;张仲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合成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处理系统及地下水处理方法,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下水处理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包括抽水井、污水处理装置和回灌井,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位于所述抽水井和所述回灌井之间,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与所述抽水井和所述回灌井连通,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隔油池、气浮池、曝气池、过滤器和清水池,调节隔油池的入口与所述抽水井连通,调节隔油池的出口与所述气浮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浮池的出口与所述曝气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曝气池的出口与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出口与所述回灌井连通。本发明用于地下水的净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水处理系统及地下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很多地方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很多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活用水。并且,即使地下水不用做生活用水,地下水被污染后对土地的利用甚至动、植物的生存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处理方式就是将地下水抽出,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净化处理,除去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经处理后各项指标达标的水排入到城镇的污水管网或回灌至地下。而很多地区由于在农业和工业方面的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已经比较匮乏了,将处理后的地下水外排无疑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且,常规的水处理设备都采用开放式结构,即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等直接排放,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处理系统及地下水处理方法,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下水处理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水处理系统,包括抽水井、污水处理装置和回灌井,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位于所述抽水井和所述回灌井之间,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与所述抽水井和所述回灌井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隔油池、气浮池、曝气池、过滤器和清水池,所述调节隔油池的入口与所述抽水井连通,所述调节隔油池的出口与所述气浮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浮池的出口与所述曝气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曝气池的出口与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出口与所述回灌井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尾气经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
优选地,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出口连通到所述曝气池内部。
优选地,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清水池的出口还与所述调节隔油池的入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储油池,所述储油池与所述调节隔油池和所述气浮池连通。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反冲洗通路,所述反冲洗通路的入口与所述清水池连通,所述反冲洗通路的出口与所述储油池连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水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抽水井将地下水抽出,
地下水通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除去水中污染物,所述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封闭结构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均通过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排出,
地下水经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水质达标后,经回灌井流回地下。
优选地,在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地下水依次经过调节隔油池、气浮池、曝气池和过滤器处理后流入清水池,在所述清水池检测水质是否达标,
当检测水质达标时,所述清水池内的水经所述回灌井流回地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5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