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用胃内固定盘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4751.0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婕;黄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L31/02;A61L3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2011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胃镜 下胃造瘘术用胃内 固定 盘片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用胃内固定盘片,所述固定盘片包括设置在中心的圆筒状的圆台,所述圆台四周设有三片同形状的扇形的盘面,所述圆台背面设有铰接台,所述圆台背面通过铰接台铰接有圆筒状的通道接口,所述圆台中心设有导管口,所述导管口处连接有塑性的从导管口经过通道接口内部的导管,所述圆台背面内侧设有折角记忆合金,所述折角记忆合金另一端设在通道接口内壁上,所述每个盘面内部均设有两片伞骨记忆合金和一片圆弧记忆合金。本发明利用记忆合金的形变改变胃内固定盘片进入人体和进入后的形态,可用于食管狭窄的儿童患者,便于PEG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用胃内固定盘片。
背景技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简称 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 营养液通过PEG喂养管直接输注到胃内,以达到胃肠道营养和其他治疗目的,PEG为建立长期的肠内营养通道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途径。目前该手术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而国内的应用极有限,急待推广和普及。
临床上常碰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咽困难或进食困难的患者,为了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在以前常采取鼻饲管或手术胃造瘘术。但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很大的弊端。首先,长期留置鼻饲管不仅使患者感到鼻咽部明显不适,而且长期插管易引起鼻咽和食道黏膜糜烂、出血、狭窄;还易被患者自行拔出。而另一种,手术造瘘需在手术室进行,麻醉及手术过程复杂,术后护理复杂、并发症多。相较之下,PEG则是一项很有实用价值的内镜治疗技术,与传统的剖腹胃造口术相比,PEG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安全、经济、术后容易护理等特点,且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目前已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胃造瘘。
但,目前临床上出现的问题在于,由于胃内固定盘片必须经过食道贴在胃壁上,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所使用的胃内固定盘片的尺寸较大,对于普通成人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儿童,特别是食道狭窄的儿童,就会无法穿过,或是对食道产生刮伤。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一种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用胃内固定盘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用胃内固定盘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用胃内固定盘片,所述固定盘片包括设置在中心的圆筒状的圆台,所述圆台四周设有三片同形状的扇形的盘面,所述圆台背面设有铰接台,所述圆台背面通过铰接台铰接有圆筒状的通道接口,所述圆台中心设有导管口,所述导管口处连接有塑性的从导管口经过通道接口内部的导管,所述圆台背面内侧设有折角记忆合金,所述折角记忆合金另一端设在通道接口内壁上,所述每个盘面内部均设有两片伞骨记忆合金和一片圆弧记忆合金。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记忆合金、伞骨记忆合金和折角记忆合金的材质为NiTi,所述圆弧记忆合金、伞骨记忆合金和折角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工艺设定为30度。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记忆合金的相变前的形状为平直的圆弧形,所述圆弧记忆合金相变后的塑形为均匀的内包状的圆弧形,所述伞骨记忆合金相变前的形状为平直的矩形条,所述伞骨记忆合金相变前的塑形为上端为弯折状的金属条,所述折角记忆合金的相变前的形状为弯折的矩形金属条,所述折角记忆合金的相变后的塑形为平直的矩形条。
进一步的,所述盘面为扇形,所述盘面之间设有5至10度的空隙,所述盘面的材料为薄的塑性聚乙烯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盘面内的两片伞骨记忆合金分别平行于盘面的两侧设置,所述圆弧记忆合金弧度等于盘面的外圆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4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