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44399.0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2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G09G3/32;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上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和驱动芯片,其中:显示屏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驱动芯片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发光单元连接,第二引脚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一发光单元连接,第二引脚还通过第三开关与第二发光单元连接;在显示模组的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引脚导通至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引脚导通至第二发光单元;或者,在显示模组的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二引脚交替导通至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显示模组的发光单元需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来满足工作需求,发光单元的充电时间则主要受到显示屏的解析度、刷新频率以及发光驱动芯片(以下简称驱动IC)的引脚(以下简称PIN)的数量的影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显示屏的刷新频率也不断增加,例如,对于一些电子设备,显示模组不仅可以工作在常见的60Hz的刷新频率,还可以工作在90Hz、120Hz甚至更高的刷新频率。然而,目前显示模组中驱动IC的PIN的数量往往是少于显示模组的发光单元的数量,具体是一个PIN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向多个发光单元输出可用于充电的信号,这样导致在显示模组工作在高频(例如:90Hz、120Hz、甚至更高)时,发电单元的充电时间较短,可能会出现显示模组因无法充分充电,导致显示异常。可见,目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比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和驱动芯片,其中:
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驱动芯片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
所述第一引脚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引脚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引脚还通过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连接;
在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所述第一引脚导通至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引脚导通至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者,在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引脚交替导通至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开关连接显示屏的发光单元与驱动芯片的引脚,使得显示模组能够第一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下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下,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分别导通至显示屏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上述第二引脚可以交替导通至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本实施例一方面可以在显示模组刷新频率较低等发光单元的充电时间能够满足显示需要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引脚实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交替充电,降低驱动芯片的功耗,另一方面,能够在显示模组工作较高的刷新频率时,基于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实现显示屏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分别充电,来保障单个刷新周期内每个发光单元的充电时间,以使得显示模组能够正常显示,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4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