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液位计组件的储液舱及其液位计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1225.9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辛小卫;聂朋;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48 | 分类号: | B65D90/48;G01F23/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 地址: | 5107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液位计 组件 储液舱 及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液位计组件的储液舱及其液位计组件,涉及液位计领域。内置液位计组件的储液舱包括储液舱和液位计组件,液位计组件包括套管和插装于套管中的液位计,储液舱的顶壁设有通孔,套管竖向固定在通孔中,且套管与储液舱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液位计包括液位传感器、线缆和支撑管,液位传感器与线缆导电连接,支撑管套设于线缆的外部,支撑管的一端设有与套管可拆装配的连接结构,支撑管的另一端与液位传感器连接。套管向下延伸至足够深度时,依然保证套管的牢固可靠,避免了套管随船体发生倾摆震动的问题;支撑管对液位传感器起到竖向支撑作用,通过套管的径向约束和支撑管的竖向支撑作用,从而将液位计稳定可靠的固定在储液舱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位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液位计组件的储液舱及其液位计组件。
背景技术
在运输船舶和海洋平台上普遍设有存储各种液体的储液舱,例如:淡水舱、燃油舱和污油舱等,各种储液舱中安装有用于检测舱内液体存量的液位计。
通常情况下,液位计安装在储液舱靠近底部的位置,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297568A、申请公布日为2019.02.0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机械电子混合型液位计,并具体公开了机械电子混合型液位计包括变送器盒,变送器盒的顶部嵌有盒盖,且变送器盒的底部设有导管传感器,导管传感器的底部安装有挡板,导管传感器的外围设有磁浮球和储水环;导管传感器的外围套有储液罐外壳,且储液罐外壳的顶部外表面嵌有卡板,卡板的内部嵌有卡柱,且卡柱的外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把手。通过设置卡柱、固定环和密封圈,将卡板与储液罐外壳嵌合密封连接,利用把手转动转环卡住卡板,便于安装拆卸液位计,方便更换液位计损坏部件。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液位计安装形式,对于储液舱的深度较大时,由于传感器向下悬伸的距离过长,则无法保证液位计稳定可靠的固定在储液舱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液位计组件的储液舱,以解决由于传感器向下悬伸的距离过长,则无法保证液位计稳定可靠的固定在储液舱中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位计组件。
本发明的内置液位计组件的储液舱的技术方案为:
内置液位计组件的储液舱包括储液舱和液位计组件,所述液位计组件包括套管和插装于所述套管中的液位计,所述储液舱的顶壁设有通孔,所述套管竖向固定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套管与所述储液舱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液位计包括液位传感器、线缆和支撑管,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线缆导电连接,所述支撑管套设于所述线缆的外部,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设有与套管可拆装配的连接结构,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
所述套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储液舱的顶壁上侧,所述套管的上端设有法兰盘,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板,所述法兰盘和连接板之间可拆连接,所述法兰盘和连接板上对应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中穿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安装有螺母。
有益效果:将套管分别与储液舱的顶壁和侧壁固定连接,在套管向下延伸至足够深度时,依然能够保证套管的牢固可靠,避免了套管随船体发生倾摆震动的问题;由于支撑管不易压缩变形,能够对液位传感器起到稳定地竖向支撑作用,使液位传感器保持竖向高度不变,通过套管的径向约束和支撑管的竖向支撑作用,从而将液位计稳定可靠的固定在储液舱中;另外,当液位传感器损害需要更换时,将支撑管的连接板与套管的法兰盘拆卸分离,便可从套管中抽出液位计进行检修更换,检修和装配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下侧设有第一螺纹接头,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与所述第一螺纹接头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接头,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二螺纹套筒与所述第二螺纹接头螺纹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2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