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不对称流道散热的电磁直驱直线液压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8069.0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陆佳瑜;谭草;葛文庆;李波;鲁应涛;孙宾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17/04 | 分类号: | F04B17/04;F04B53/08;F04B53/10;F04B53/14;F04B49/22;H02K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不对称 散热 电磁 直线 液压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不对称流道散热的电磁直驱直线液压泵,包括直线执行器动子、直线执行器定子、端盖,液压缸体、活塞、进气流道、排气流道、阀体及单向阀,其特征在于直线执行器动子与液压缸活塞集成,作动子,两者将液压缸的内腔分为泵液腔Q与泵气腔A;直线执行器外定子与内定子通过端盖同轴固定,其间为气隙,直线执行器外定子与液压缸体固连,液压缸体与阀体固连,做定子;泵气腔A通过气隙以及进气流道、排气流道分别与环境相通,流道的轴向截面为梯形;直线执行器动子直接驱动活塞往复运动,结合进气流道、排气流道在泵气腔中泵吸空气对直线执行器内部进行风冷散热;本发明解决电磁直驱直线液压泵发热严重、特别是内部散热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线液压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直驱直线液压泵。
背景技术
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驱动功率大、使用寿命长和可变流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斜盘式柱塞泵效率较高、耐压性能较好,可以实现多种变量功能,是目前市场中的主流柱塞泵。然而其中的摩擦副多,润滑状况复杂,也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直线直驱技术的发展,采用直线执行器直接驱动柱塞泵活塞,从而取消“斜盘”等旋转到直线的运动转换机构,实现高效的直接驱动成为的柱塞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然而,由于运动转换机构的取消,柱塞泵结构更加紧凑,驱动电机的有效散热问题更加突出。其中,直驱柱塞泵的驱动电机内部如何有效散热,且不影响直驱柱塞泵的紧凑性,成为了技术发展的难点。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不对称流道散热的电磁直驱直线液压泵,采用直线执行器动子直接驱动液压缸活塞往复运动,在单向阀组的配流下泵液腔完成液体的泵吸,同时在泵气腔中泵吸空气对直线执行器内部实施强制风冷散热,在不增加附加装置、不影响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解决电磁直驱柱塞泵发热严重、特别是内部散热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设计一种电动接合套式换挡机构目的在于,采用直线执行器动子直接驱动液压缸活塞往复运动,在单向阀组的配流下泵液腔完成液体的泵吸,同时在泵气腔中泵吸空气对直线执行器内部实施强制风冷散热,在不增加附加装置、不影响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解决电磁直驱柱塞泵发热严重、特别是内部散热困难的问题。
一种基于不对称流道散热的电磁直驱直线液压泵,包括端盖(1)、直线执行器外定子(2)、直线执行器内定子(3)、直线执行器动子(4),液压缸体(5)、活塞(6)、阀体(7)、出液阀(8)、进液阀(9)、进气流道(10)以及排气流道(11);其特征包括直线执行器外定子(2)与内定子(3)通过端盖(1)同轴固定,直线执行器外定子(2)与阀块(7)通过液压缸缸体(5)采用螺钉同轴固定且轴向端面相互平行,阀体(7)安装出液阀(8)以及进液阀(9)轴线与直线执行器轴线平行,作定子;直线执行器动子(4)与活塞(6)固连,作动子,活塞(6)与液压缸体(5)之间采用滑动密封,动子能够沿轴向运动;液压缸缸体(5)内腔被柱塞泵动子分为泵液腔Q与泵气腔A,直线执行器外定子(2)与直线执行器内定子(3)之间为气隙;泵气腔A仅通过气隙以及进气流道(10)、排气流道(11)与环境相通,流道轴向截面为梯形。
所述直线执行器动子(4)为动圈式或者动磁式,采用Halbach永磁阵列表贴于直线执行器外定子(2)、直线执行器内定子(3)或直线执行器动子(4)上提升气隙磁密。
所述进气流道(10)以及排气流道(11)的轴向截面为梯形,加工于端盖(1)或者直线执行器外定子(2)上;进气流道(10)在气隙端的面积大于环境端的面积,排气流道(11)在气隙端的面积小于环境端的面积。
所述进气流道(10)以及排气流道(11)的数目相等,且各自的数量不小于1。
所述出液阀(8)以及进液阀(9)为被动单向阀,各自的数量不小于1,出液阀(8)以及进液阀(9)安装端端面与液压缸体(5)泵液腔Q端的内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端盖(1)、液压缸体(5)、活塞(6)均为隔磁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8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