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镍铁氧体负载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及其制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7987.1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荣虎 |
| 主分类号: | C08L91/06 | 分类号: | C08L91/06;C08K13/06;C08K7/24;C08K9/02;C08K3/04;C08J5/18;C08G83/00;C01G53/00;C01B32/198;B82Y40/00;H05K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91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铁氧体 负载 石墨 烯基吸波 材料 及其 制法 | ||
本发明涉及吸波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纳米镍铁氧体负载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包括以下配方原料及组分:磷掺杂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NiFe2O4、石蜡,质量比为0.2‑0.6:0.4‑0.8:1。该一种纳米镍铁氧体负载石墨烯基吸波材料,NiFe双金属MOFs高温热裂解,制备得到多孔状纳米NiFe2O4,与磷掺杂氧化石墨烯形成复合材料,磷掺杂可以提高了氧化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引入更多的载流子,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的电损耗能力,并且磷掺杂产生了结构缺陷,增强了材料的界面极化效应,导电性能优异的磷掺杂石墨烯和磁性能优异的纳米NiFe2O4形成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并且吸收的电磁波加入纳米NiFe2O4大量的孔隙结构中,不断进行反射,在协同作用下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镍铁氧体负载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具有电磁辐射特性的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笔记本电脑、GPS、移动电话、飞机导航系统和医疗设备等精密电子仪器都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伤,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等疾病。
吸波材料可以减弱和吸收投射到表面的电磁波能量,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干扰,吸波材料可以通过电阻型损耗、电介质损耗和磁损耗等对电磁波进行吸收和损耗,吸波材料主要有碳系吸波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铁系吸波材料如钡铁氧体、镍铁氧体和镍锌铁氧体等,镍铁氧体具有良好的磁导率和软磁性,可以通过磁损耗对电磁波进行衰减,但是仅仅靠镍锌铁氧体的磁损耗性能,很难使吸波材料达到阻抗匹配性能,导致吸波性能较差,石墨烯具有电导率高、比表面积大和质量轻等优点,在电磁屏蔽和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将镍铁氧体与石墨烯相结合,改善镍铁氧体材料的阻抗匹配性能和吸波性能。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镍铁氧体负载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及其制法,解决镍锌铁氧体材料的阻抗匹配性能和吸波性能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镍铁氧体负载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包括以下配方原料及组分:磷掺杂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NiFe2O4、石蜡,三者质量比为0.2-0.6:0.4-0.8:1。
优选的,所述纳米多孔NiFe2O4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混合溶剂,加入配体对苯二甲酸和3,3-二氨基联苯胺,搅拌溶解后加入NiCl2和FeCl2,将溶液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40-60℃,匀速搅拌20-40min,将溶液转移进反应釜中,并置于反应釜加热箱中,加热至120-150℃,反应4-8h,将溶液过滤除去溶剂,使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固体产物,并充分干燥,制备得到NiFe双金属MOFs。
(2)将NiFe双金属MOFs置于马弗炉中,升温速率为2-5℃/min,升温至300-350℃,保温处理30-90min,再升温至480-520℃煅烧1-2h,制备得到纳米多孔NiFe2O4。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加热箱包括加热箱体、加热箱体下方固定连接有鼓风加热器、鼓风加热器活动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固定连接有旋转扇片、加热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活动连接有搅拌轴承、搅拌轴承活动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活动连接有调节器、调节器与固定夹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荣虎,未经张荣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