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留置针冲管操作的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0913.5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0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柳;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M5/14 |
代理公司: | 苏州汉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2 | 代理人: | 刘艳芬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留置 针冲管 操作 注射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便于留置针冲管操作的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和脉冲头,脉冲头包括具有圆柱形的空腔的壳体和设于空腔内的转轮,所述壳体上部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空腔中设有一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中部设有轴孔;所述转轮包括上叶轮和下转盘,上叶轮和下转盘通过转轴连接,转轴设于轴孔中,所述横隔板近外边缘处设有第一出液孔;所述下转盘近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出液孔;本发明简化了脉冲式冲管操作,持续压迫注射器即可完成脉冲式冲管操作,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低;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可提供稳定、高于人手操作频率的脉冲频率,且冲管时被冲洗管内液体流速相对稳定、引发被冲洗管内涡流效果好、整体冲管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留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留置针冲管操作的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而冲封管则是预防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保证导管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留置针冲管目的是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清除导管内积存的药液,从而减少不相容药物相互接触的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注射液多为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组成的混悬液,其液体分子大,比较黏稠,并且输入速度往往慢于常规药物,容易引起管路堵塞。
以往采用的直冲式冲管,不能彻底、有效地清洁导管,而脉冲式冲管可有效的将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法,使冲管液在导管腔内产生正、负压或压差形成涡流,增加对导管壁全面均匀的冲洗,可有力地将附着在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更有效地减少堵塞的发生。
例如,试验表明,同样条件下,采用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冲管法(按压频率约为1次/s),可在8秒钟内清除导管壁上90%的蛋白质;而采用连续低流速冲管法,5秒钟推完,可清除67%的蛋白质;10秒钟推完,可清除导管壁上49%的蛋白质,显然,脉冲式冲管法的冲管效果要更好。
对于脉冲式冲管来说,按压频率越高,涡流出现的频率越高,冲管效果相对越好。但由于人手操作的极限,按压频率一般难以达到2次/s,并且,频繁的按压容易使操作者感到疲劳,对于经验缺乏的操作者,一时难以掌握脉冲式冲管的技巧,并且,存在由于操作者一时疏忽,误采用直冲式冲管的可能。
另外,脉冲式冲管时对注射器的按压力度也有要求,达到一定按压力度才能形成按压脉冲,这个按压力度医学生现在并无统一规定,更多是靠经验来把控力度。对于不同的操作者,甚至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时间的操作,每次脉冲式冲管时对注射器按压力度通常是不一样的,这就可能造成冲管效果的不一致甚至不合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简化脉冲式冲管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持续压迫注射器即可完成脉冲式冲管操作的注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脉冲式冲管的脉冲频率、冲管时流量相对稳定、提高冲管效果的注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留置针冲管操作的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和脉冲头,所述脉冲头与注射器的注射头密封连接,脉冲头包括具有圆柱形的空腔的壳体和设于空腔内的转轮,所述壳体上部设有用于与注射器的注射头连接的进液口,壳体下部设有用于与留置针的冲管接头连接的出液口;
所述空腔中设有一横隔板,将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横隔板中部设有轴孔;
所述转轮包括上叶轮和下转盘,上叶轮和下转盘通过转轴连接,转轴设于轴孔中,上叶轮设于上腔室中,下转盘设于下腔室中,上叶轮和下转盘同步转动;所述上叶轮带有叶片,当上腔室内液体流动时,推动上叶轮旋转,从而带动下转盘旋转。
所述横隔板近外边缘处设有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若干第一出液孔;所述下转盘近外边缘处设有若干第二出液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出液孔的近转轴一侧壁上沿径向设有一滑槽,滑槽内设有一流量调节片,流量调节片通过弹簧与滑槽底部相连,流量调节片长度小于滑槽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城医院,未经苏州科技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0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