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支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27058.2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5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康建军;郑贤好;黄忠森;高俊;王玥章;江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新鑫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3/02;E04G17/065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张果果 |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结构 水平 施工 缝支模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支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依次步骤为:为下层混凝土结构楼层外墙或墙柱支设内、外侧模板,安装好并加固。准备方条形模板,再外模板内侧上沿部位固定方条形模板;浇筑下层混凝土结构楼层外墙或墙柱;拆模后,方条形模板部位在下层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处形成凹槽;为上层混凝土结构楼层外墙或墙柱支设内、外侧模板,其中外侧模板下挂并覆盖所述凹槽部位,在凹槽处外侧模板平直;上层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浇筑,该凹槽被混凝土里砂浆充满,拆模后,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平直美观,不漏浆。该装置制作安装及施工方法简单,消除水平施工缝接缝漏浆,使得接缝平直美观,拆模后观感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结构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支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诸如高层楼房外墙、柱自一层至顶层呈一整体立面,由于各楼层分次施工,不可避免在混凝土结构楼层处留下水平施工缝。通常外立面模板支设做法:下层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拆模后,进行上层混凝土结构施工。支设上层混凝土结构模板时,外墙、柱模板下挂至下层混凝土结构,伸过楼层水平施工缝下方。在下挂模板外通过预留螺栓等方式施加压力,使模板内侧紧贴下层混凝土结构施工缝侧面,最后,浇筑上层结构混凝土。但由于在下层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难免结构上口有涨模现象,造成水平施工缝侧边不平直,使得上层混凝土结构下挂模板很难贴紧混凝土面,出现漏浆现象。另外由于下层混凝土结构与上层混凝土结构之间水平施工缝表面凿毛,易造成施工缝凹凸不平,从而出现水平施工缝混凝土接茬处接缝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支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通过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平直美观、不漏浆。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支模装置,包括有支设于混凝土结构楼层外墙或墙柱内侧的内侧模板以及支设于混凝土结构楼层外墙或墙柱外侧的外侧模板,所述内、外侧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板内侧上沿部位固定有方条形模板,所述方条形模板的顶面与外侧模板顶面平齐;所述内侧模板、外侧模板和方条形模板围成混凝土楼层外墙或墙柱的填充腔,所述方条形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楼层结构的水平施工缝平齐。
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条形模板为方木条,所述方木条通过圆钉或木螺丝固定在外侧模板上。
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水平施工缝支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配置支设:根据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的设计尺寸及荷载架设对应的内、外侧模板,再用对拉螺栓加固连接。
二、安装方条形模板:在外侧模板的上沿部位固定方条形模板,所述内侧模板、外侧模板和方条形模板围成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的填充腔,所述方条形模板的上表面与该楼层标高平齐。
三、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的模板加固:方条形模板安装固定后,再次检查校正各模板,符合要求后进行报验,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四、浇筑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混凝土:浇筑前,用水湿润内、外侧模板和方条形模板;浇筑时,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所述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混凝土上表面按照该楼层设计标高抹平。
五、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模板拆除:待混凝土凝固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拆除内、外层模板和方条形模板,此时,在下层混凝土结构外墙或墙柱的水平施工缝上对应方条形模板的部位形成有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新鑫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新鑫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7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