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配电柜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7000.X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0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衢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H02B1/56;H02B1/28;H02B1/36;A62C3/16 |
代理公司: | 衢州政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15 | 代理人: | 吉前正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配电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配电柜,包括一柜体,柜体的内部具有一个配电腔,柜体外部安装一门板,所述配电腔内安装一支架板,支架板上均布开设有一个抽拉腔,抽拉腔内设置一抽拉盒,抽拉盒内具有一个两侧开口的隔离通道,所述隔离通道内均设置有一支撑气囊,支撑气囊内部填充满气体,支撑气囊的中间具有两侧开口的导气通道,支撑气囊的一端与一独立的安装板接触支撑,支撑气囊的另一端与隔离通道内壁设置的限位凸部接触;本发明的配电柜,可大大方便检修,只要抽拉出对应的抽拉盒,即可将对应的配电模块拉出,进行单独检修,防止配电模块与配电模块之间的视线遮挡;且本发明具有非常好的防火性能以及散热性能,大大提升配电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
因此配电柜其需要非常好的散热能力,以及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但是目前的配电柜,一般在各种情况发生火灾时,往往只能起到一个报警的功能,因此在工作人员赶到时,往往整个配电柜都已经被烧毁。这是因为配电柜在起初有火焰时,没有将火焰进行一个隔离,使得火焰快速在配电模块之间传递,进而导致火势蔓延加快,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外,配电模块与配电模块均密集的安装于同一块安装板上,配电模块之间间距距离近,且配电柜内视野较差,导致在检修时,往往无法快速判断出对应的配电模块是否存在有问题,另外,配电柜内通常需要安装散热风机,用于内部散热使用,但是使用散热风机容易导致柜体内部进入灰尘,且容易进入湿气,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配电柜,其不仅具有非常好的检修视野以及便捷性,而且拥有更好的防火能力,能够在发生火灾时隔离火焰,使得火焰不能继续传递,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并采用一种全新的散热方式,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又能满足散热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压配电柜,包括一柜体,柜体的内部具有一个配电腔,柜体外部安装一门板,所述配电腔内安装一支架板,支架板上均布开设有一个抽拉腔,抽拉腔内设置一抽拉盒,抽拉盒内具有一个两侧开口的隔离通道,所述隔离通道内均设置有一支撑气囊,支撑气囊内部填充满气体,支撑气囊的中间具有两侧开口的导气通道,支撑气囊的一端与一独立的安装板接触支撑,支撑气囊的另一端与隔离通道内壁设置的限位凸部接触,导气通道一端与外界相通;
所述安装板上均安装有配电模块,安装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弹性旋转结构,通过弹性旋转结构使得支撑气囊在破损后,安装板能够水平方向旋转180度并缩入于隔离通道中,配电模块在自然状态时伸出于抽拉盒的外侧面,抽拉盒弹性安装于抽拉腔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旋转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板上的转轴,转轴上固定安装扭力弹簧,转轴通过扭力弹簧旋转180度后装入于一滑块内,滑块滑动安装于隔离通道内壁面开设的第一滑槽内,第一滑槽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滑槽内壁面粘结固定,另一端与滑块的端面粘结固定,安装板通过支撑气囊向外顶出并使得第一弹簧呈拉伸状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安装板的上下端与隔离通道内壁面之间均形成一个间隙腔,间隙腔通过支撑气囊接触密封,安装板通过支撑气囊中间的导气通道向外界散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配电模块与配电模块之间通过模组线连接,模组线上均设置有一段弹簧拉伸段,当安装板水平方向旋转180度并缩入于隔离通道内时,模组线被拉伸并穿过安装板上下端的间隙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抽拉盒上靠近门板一端均设置一拿捏手柄,用于抽出抽拉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衢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衢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7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