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2429.X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9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崔释文;李健;武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4 | 分类号: | H04W28/14;H04L12/801;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缓存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与微基站连接,所述微基站与宏基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所述微基站和所述宏基站中,确定缓存有目标数据且具有空闲下行资源的目标对象;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数据。通过以第二终端、微基站与宏基站构成三层缓存架构,实现对目标数据进行获取与缓存,降低用户同时占用同一下行资源的概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以及缩短用户等待下载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和一种数据缓存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与数据之间的交换需要通过网络实现,目前的通信解决方案都是基于4G(thefo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第4代移动通信)实现,且传统的宏基站都是辅之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多载波传输技术)等技术进行突破的,即使通过MIMO、OFDM等技术提高了频段利用率,节约了带宽资源,增加了数据传输速率,最终给到用户使用的下行速率仍然保持在10Mb/s-100Mb/s之间。
一般情况下,这种10Mb/s-100Mb/s的下行速率可以满足常见小型文件,以及高并发的需求;然而,涉及到大文件以及高清音、视频的传输时,这种下行速率会造成延迟、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特别是在多用户同时占用同一条下行链路的情况下,还会造成网络堵塞。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和相应的一种数据缓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所述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与微基站连接,所述微基站与宏基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所述微基站和所述宏基站中,确定缓存有目标数据且具有空闲下行资源的目标对象;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所述微基站和所述宏基站中,确定缓存有目标数据且具有空闲下行资源的目标对象,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空闲下行资源;
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空闲下行资源,则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第二终端;
若未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空闲下行资源,则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微基站或所述宏基站。
可选地,所述若未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空闲下行资源,则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微基站,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位于所述微基站的通信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微基站的空闲下行资源以及所述微基站的下行资源上限;
若所述微基站的空闲下行资源未达到所述微基站的下行资源上限,则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微基站。
可选地,还包括:
若所述微基站的空闲下行资源达到所述微基站的下行资源上限,则所述第一终端返回到所述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空闲下行资源的步骤;
若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的空闲下行资源以及所述微基站的空闲下行资源,则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宏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宏基站,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2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