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1970.0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苏庆春;刘霞;亓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0 | 分类号: | D01D13/00;D01D1/00;D01D1/06;D01D1/10;D01D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短纤维 生产线 | ||
本发明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线,由原料到成品依先后顺序的以下机组:原料预处理机、提料熔融机组、浆体过滤、醇解机组、纺丝机组、纤维束整合拉伸及紧张热定型机组、卷曲、摆丝机、烘箱机组,切断、打包机组。本发明具有原料干燥彻底,彻底去除了原料表面的水分和初步去除了原料分子间的水分,而且原料在熔融成浆体后,对浆体进行了醇解,进一步去除了原料分子间的水分,然后通过进一步增黏处理,增强了浆体的黏度,提高了浆体的可纺性,也提高了初生纤维的强度,在初生纤维丝后,对其进行风冷降温,同时上油,去除了纤维丝的静电,而且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聚酯原料,俗称“涤纶”。是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
现有技术中,中国公开专利(专利号:ZL201520985082.X,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再生聚酯废料纺制涤纶短纤维的自动化生产线),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一种利用再生聚酯废料纺制涤纶短纤维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配色装置、配比装置、干燥装置、熔融装置、一级过滤装置、增压装置、反应釜、二级过滤装置、计量装置、集束装置、牵伸装置、定型装置、卷曲装置、切断装置、打包装置,对回收的聚酯废料放入到所述配色装置中,进入到配比装置中按比例分配,所述干燥装置与熔融装置相连,所述一级过滤装置与反应釜之间通过增压装置相连,经过二级过滤装置后进入到计量装置中,所述集束装置、牵伸装置、定型装置、卷曲装置、切断装置、打包装置依次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原料的干燥不彻底,含水率高,浆体原料的可纺性差,初生纺丝强度低,容易断裂,后纺程序中的热定型不够精细化,定型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线,原料干燥彻底,彻底去除了原料表面的水分和初步去除了原料分子间的水分,而且原料在熔融成浆体后,对浆体进行了醇解,进一步去除了原料分子间的水分,然后通过进一步增黏处理,增强了浆体的黏度,提高了浆体的可纺性,也提高了初生纤维的强度,在初生纤维丝后,对其进行风冷降温,同时上油,去除了纤维丝的静电,而且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聚酯短纤维的生产线,包括:由原料到成品依先后顺序的以下机组:
原料预处理机,所述原料预处理机组包括干燥转鼓,所述干燥转鼓为内胆、外壳体式结构,还包括对干燥转鼓内胆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机一,干燥转鼓内胆和外壳体之间通有加热介质;首先将原料通过上料小车送至干燥转鼓内,原料上完后,关闭干燥转鼓的进料口,对干燥转鼓内密封,通过循环的加热介质,对内胆内的原料进行干燥,当内胆的温度提高到一定温度后,保持温一定时间,在温度提升的过程,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启动抽真空机一对内胆进行抽真空,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去除原料表面以及分子间部分水分,干燥完成后,对内胆进行降温,降温至一定温度后再进行出料至地坑,完成原料的干燥。
提料熔融机组,包括将原料熔融成浆体的螺旋挤出机、以及将物料自地坑提升到上料仓的提料机构,将上述干燥后的原料通过提料机构提升至上料仓,上料仓内的物料通过出口落至螺旋挤出机,由螺旋挤出机将原料熔融成浆体。
浆体过滤醇解机组,包括醇解反应釜,设置在醇解反应釜进料端的过滤装置一,对醇解反应釜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机二以及对醇解反应釜内浆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一,在醇解的过程中,向醇解反应釜内加入适量的乙二醇,利用聚酯与乙二醇的可逆性反应,去除浆体原料分子间的水分,提高了浆体的可纺性。
浆体增黏机组,包括增黏釜,对增黏釜内浆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二,所述的增黏釜内设有搅拌结构,增黏釜的出料口连通熔体管道,所述增黏釜的出料口连通熔体管道的连接处设有过滤装置二;通过搅拌结构的一个方向的搅动作用,增加了浆体的黏度,提高了浆体的可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清洁换热器
- 下一篇: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