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的合成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99569.8 | 申请日: | 2020-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李光跃;薛建军;翟鑫;李国侯;刘少杰;韩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西药业有限公司;威海中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飞扬灵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5 | 代理人: | 靳玲 | 
| 地址: | 274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合成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的合成工艺。本发明以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和乙酰肼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取代、氰基化、脱乙酰基、环合、碘代反应获得。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起始原料为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乙酰肼,廉价易得,同时前四步反应收率均达到85%以上,且产能也有很大提高,产品总收率在50%以上,纯度可达到99%以上。同时由于中间体产品质量很好,制备中间体IV时,减少了醋酸甲脒的用量。通过实验对比,该路线较传统工艺路线优势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为胺类有机物,可用作多种原料药的中间体。用途较为广泛。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传统的合成路线主要采用2-吡咯甲醛、羟胺磺酸为起始原料,反应过程中使用大量过量的羟胺磺酸,2-吡咯甲醛反应不完全,而且反应过程生成较多量的杂质。反应后处理过程中,经历4-5次提取,二次过滤,操作十分繁琐,工时很长。得到产品状态很差,为黑色油状物,包裹较多杂质,收率不高,成本较高。每次进行第二步反应投料前都需要测其含量,增加了操作步骤。在第二步反应中,加入的醋酸甲脒过量较多,一般在3eq左右,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因此,现有合成方法中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生产的因素,有待于开发一种环保、成本低,产率高的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的合成方法,以替代传统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在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条新的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化合物I)的合成路线,该路线完全摒弃对羟胺氧磺酸的依赖,环保性大为提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以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和乙酰肼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取代、氰基化、脱乙酰基、环合、碘代反应获得。
具体地,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与乙酰肼经过取代反应得中间体I;
(2)中间体I经过氰基化得中间体II;
(3)中间体II脱乙酰基得中间体III;
(4)中间体III与醋酸甲脒环合得中间体IV;
(5)中间体IV经碘代后得化合物I。
步骤(1)中,所选用的溶剂为DMF,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中的一种;
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与乙酰肼物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100-105℃。
步骤(2)中,所选用的溶剂为DMF,选用的试剂为草酰氯和羟胺;
滴加草酰氯温度控制在20-25℃,反应温度80-100℃。
步骤(3)中,选用浓盐酸或是40%氢氧化钠溶液或是40%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温度90-100℃。
步骤(4)中,所选用的试剂为甲醇,乙醇,丁醇中的一种;
中间体III与醋酸甲脒物质量比1:2.8-2.9之间,反应温度75-80℃。
步骤(5)中,所选用的溶剂为DMF,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应控制8℃以下,优选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西药业有限公司;威海中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西药业有限公司;威海中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95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