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白腐真菌共培养对罗丹明B降解脱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9032.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9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世光;杜万根;钱森和;李佳新;王洲;魏明;薛正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14;C02F101/3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苏州企知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20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真菌 培养 罗丹 降解 脱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白腐真菌共培养对罗丹明B降解脱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菌体培养;分别培养灵芝菌和金针菇菌体;步骤2,脱色培养基共培养;将培养后的灵芝菌和金针菇菌体按1:1比例搭配,转接入脱色培养基中,恒温震荡培养,然后直接用于罗丹明B脱色降解。本发明采用灵芝菌和金针菇共培养的方式,细胞分泌漆酶的化学催化脱色及菌体细胞物理吸附的双重脱色机制,能够对印刷废水特别是罗丹明B进行脱色,方法工艺简单,能够适应高浓度染料环境,耐受性好,脱色效率高,采用生物降解方式,绿色环保,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白腐真菌共培养对罗丹明B降解脱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全世界约有100,0000种人工合成染料正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皮革、医药及食品等行业,其中仅印染行业消耗的合成染料就达到全球染料的50%以上。虽然合成染料具有化学稳定、色度牢固、酸碱稳定性强等优越的商品特性,但限于整染工艺的低效利用率,每年约有超过10%的残留染料随工业废水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工业应用量较大的偶氮类、蒽醌类、酞菁类、三苯甲烷类等染料不仅色泽鲜艳、结构复杂多样、难以降解,且具有致毒、致畸、致突变等生物危害已有多种化学氧化、物理吸附、光降解等技术相继应用于合成染料的脱色降解,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低效、耗时、高成本等不足。如何寻找有效的合成染料脱色、降解方法仍是环境和健康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尤其是白腐菌的生长和代谢对合成染料进行脱色、降解,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白腐菌是一类丝状真菌,因附生在树木或木材上,引起木质白色腐烂而得名,能分泌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等酶系,具有宽泛的底物特异性,可对三苯甲烷类,偶氮类,酞菁类等染料有不同程度的脱色降解。
罗丹明B(RhB)又称玫瑰红B,是一种具有鲜桃红色的人工合成三苯甲烷类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和化妆品行业。RhB废水色度深、生物毒性大,还具有致癌作用。目前对RhB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生物降解和高级氧化等方法。采用现有的单一白腐菌对典型三苯甲烷类染料罗丹明B进行脱色降解处理,发现漆酶活力低,脱色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白腐真菌共培养对罗丹明B降解脱色的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灵芝菌和金针菇共培养,配合碳源、氮源和诱导物,解决了现有的单一白腐菌对典型三苯甲烷类染料罗丹明B进行脱色降解处理,存在漆酶活力低,脱色效果不理想的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白腐真菌共培养对罗丹明B降解脱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菌体培养;分别培养灵芝菌和金针菇菌体;
步骤2,脱色培养基共培养;将培养后的灵芝菌和金针菇菌体按1:1比例搭配,转接入脱色培养基中,在30℃、150r/min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然后直接用于罗丹明B脱色降解。
通过上述灵芝菌和金针菇共培养方案,灵芝菌和金针菇共培养的漆酶活力显著高于单一白腐菌,且明显高于常规菌种的共培养组合,灵芝菌和金针菇共培养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利用率,降低了产物的反馈抑制,促进漆酶的合成表达量。而共培养组合间的酶活差异源于不同属、种白腐菌间的生长、代谢之间存在协同差异性。通过共培养,可提升微生物的生长性能或代谢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脱色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和诱导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源为果糖;所述氮源为豆饼粉;所述诱导物为ABTS。由于灵芝菌和金针菇共培养过程中对高浓度的染料耐受性仍待强化,因此,采用上述方案对脱色培养基进行改进,以提高脱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工程大学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9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