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效果监测的野外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5205.2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飞;张世文;罗明;魏洪斌;卜中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土流失 生态 修复 效果 监测 野外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效果监测的野外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模具、集流仓,所述试验模具开设有两个相同的预载模腔,预载模腔内用于装载样本土壤,集流仓与预载模腔一一对应,集流仓内腔的底端部与对应的预载模腔连通,集流仓处于对应的预载模腔下端,集流仓通过导水管与径流收集仓进行连通,径流收集仓的下端设置带阀门的排水管;本发明通过模拟野外布设坡面径流场设置,在预载模腔内部选用不同的改良剂和植物组合对待测区域样本土壤进行修复,对试验后预载模腔内的待测区域样本土壤、植物、预载模腔内的径流液和待测区域的降水量实行同步监测,从而可以准确地把握水土流失规律和选择出最佳的修复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土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效果监测的野外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野外布设坡面径流场是用来监测水土流失的最常用办法,同时人工种植植物也是一种常见的水土流失防治的生物措施,通过添加改良剂改善土壤的酸性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并通过耐性植物的定植,抑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扩散,先提供一种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效果监测的野外试验装置,用于模拟野外布设坡面径流场设置,在预载模腔内部选用不同的改良剂和植物组合对待测区域样本土壤进行修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效果监测的野外试验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效果监测的野外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模具,所述试验模具开设有两个相同的预载模腔,预载模腔内用于装载样本土壤。
所述本发明的试验装置包括集流仓,集流仓与预载模腔一一对应,集流仓内腔的底端部与对应的预载模腔连通,集流仓处于对应的预载模腔下端。
所述集流仓通过导水管与径流收集仓进行连通,径流收集仓的下端设置带阀门的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位于试验模具下端,底座与试验模具之间铰接相连,其中底座与试验模具之间的铰接点靠近集流仓一侧。
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插销柱。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收纳孔,其中收纳孔与插销柱一一对应,收纳孔与对应的插销柱之间同轴线,并且收纳孔延伸至对应的插销柱内,其中收纳孔开设有外螺纹。
位于背离所述集流仓的两个收纳孔内安装有升降柱,其中升降柱与收纳孔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升降柱顶端与试验模具下端面相贴。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柱侧面上开设有与升降柱轴线平行的矩形槽,其中升降柱上套设有旋转套,其中旋转套内壁与矩形槽贴合,旋转套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拨动条。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模具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设置有沿着第一导轨滑动的滑块,滑块上安装有铰接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上设置有沿着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三导轨,第三导轨上设置有沿着第三导轨滑动的取样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压板,压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筒,收集筒下端呈开放式,收集筒轴线上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端固定安装与旋钮,转轴下端部设置有螺旋桨,螺旋桨的外轮廓与收集筒内壁相贴。
所述收集筒下端敞口处开设有进料口,收集筒下端敞口处安装有锥形盖,其中锥形盖与收集筒下端外壁之间通过槽键形式卡合,根据实际需求,旋转锥形盖,将锥形盖与收集筒下端脱离。
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贴合的弧形挡条,弧形挡条用于遮合进料口,弧形挡条上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块,同时压板上开设有用于调节块滑动的滑槽,压板上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调节柱,调节柱与调节块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5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滤清器
- 下一篇:一次性口罩机调试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