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9753.4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9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建;林伟;郭玉湖;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51 | 分类号: | H04L67/51;H04L67/02;G06F9/54;G06F16/2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唐燕玲 |
地址: | 350212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微服 接口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统一各请求微服务的接口方法名中的后缀名;拦截并调用后缀名为所述后缀名的接口方法;若调用失败,则发送一对应所调用微服务接口的失败信息,所述失败信息中包括失败时间、所调用微服务接口的名称及其对应的网关聚合接口的名称;接收所述失败消息,并将其写入数据库;依据数据库,定时统计包括各网关聚合接口和对应各微服务接口的异常情况。本发明能够主动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业务问题,及时响应与处理,有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基于数据库进行统计,数据存储更具安全性,更易于统计;能针对各个网关聚合接口的异常情况进行统计,还能得出整个系统的异常概况,掌握多方面的异常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服务领域,具体涉及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发展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系统应用,而很多的系统又与其他的系统有各种的数据交互。数据交互的方式也有多种:通过接口进行数据访问、直接通过数据库进行交互访问、通过MQ进行消息通信等其他方式。这边提到一种现在很经常使用的http协议或者RPC等方式调用接口进行数据交互的方法,是现在互联网场景中最常见的方式。我们经常所说的微服务调用方式就是这种模式。使用这种方式能够快速进行多系统的数据交互,提高效率。
使用微服务能够很好的进行各个功能的独立细分,各微服务精通各自的业务,并提供相关的功能对外提供服务。这种方式能够让开发人员更专注于本领域内的业务。但是,相应地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问题定位比较麻烦,客户端调用某一个网关接口,其接口内部调用了很多的微服务接口,当某些微服务接口出现问题,导致出现业务问题时,开发人员为了定位问题会耗时较久。其次,每次均是出现问题后再进行问题定位,属于被动解决问题。最后,现在的方式一般只有针对网关对外提供的聚合接口进行监控,比如某个网关聚合接口调用失败了,再进行监控与统计。但是很多情况下,是网关聚合接口调用成功了,但是内部存在较多的异步调用方法失败了,而这些方法的调用又是属于比较重要的业务场景。因此,是否有一种主动监控的方式,能够根据一定的微服务接口调用错误数量以及错误等级等数据化的方式,来进行主动地定位问题呢。这样就能够实现问题及早发现与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存储介质,针对软件功能主动监控微服务接口的问题,及时而全面地发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包括:
统一各请求微服务的接口方法名中的后缀名;
拦截并调用后缀名为所述后缀名的接口方法;
若调用失败,则发送一对应所调用微服务接口的失败信息,所述失败信息中包括失败时间、所调用微服务接口的名称及其对应的网关聚合接口的名称;
接收所述失败消息,并将其写入数据库;
依据数据库,定时统计包括各网关聚合接口和对应各微服务接口的异常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所包含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统一微服务接口调用方法的后缀名,实现依据后缀名来“统一过滤”出网关聚合接口中的微服务接口,然后依据调用结果记录失败消息至数据库中,再依据数据库定时统计。从而实现主动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业务问题,及时响应与处理,有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另外,由于本申请是基于数据库进行统计,因此数据存储更具安全性,更易于统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一种监控微服务接口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9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