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心立方块状硫化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8814.5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贞;赵小佳;李超群;胡俊平;韩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3/12 | 分类号: | C01G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5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心 立方 块状 硫化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心立方块状硫化铜的制备方法,其以CuCl2·4H2O作为铜源反应物,以生物小分子L‑蛋氨酸作为硫源反应物及结构导向剂。通过两种反应原料之间的独特配比关系、溶剂之间的独特配比关系及反应过程中条件的控制,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具有高稳定性及光学特性的硫化铜粉末。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安全可靠性高,原料成本较低。本发明制备的这种微米级立方块状实心硫化铜在光吸收材料、超导材料、探测器及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实心方块状硫化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硫化物是一类兼具物理和化学功能的特殊半导体材料。其中,硫化铜(CuS)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催化特性,在气体探测器、超灵敏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冷阴极发射体、开关、太阳能电池及超离子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材料尺寸的减小,微纳米材料材料还会表现出独特的性能,比如: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目前,制备硫化铜材料的方法很多,如水热法,微波辐射法,微乳液法,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模板法等经常被用于硫化铜的制备。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制备出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硫化铜,比如纳米棒、纳米盘、纳米管、纳米带、纳米花及空心球等。不同的微纳米结构对光学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鉴于此,我们利用环境友好的生物小分子辅助法制备形貌可控的实心立方块状硫化铜,该结构形貌未见报道,其在紫外-可见光乃至近红外区都具有优异的光学吸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类对环境友好的且具有强结构导向的生物小分子作为硫源,制备形貌可控的实心立方块状硫化铜。在紫外-可见光乃至近红外区都具有优异的光学吸收性能,有望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吸收材料中应用。
为获得以上硫化铜材料,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心立方块状硫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一定量的氯化铜溶于无水乙醇与蒸馏水构成的混合溶剂中,经磁力搅拌6-12min,充分混合均匀后,制备成氯化铜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二:取一定量的L-蛋氨酸溶于无水乙醇与蒸馏水构成的混合溶剂中,经磁力搅拌6-12min,充分混合均匀后,制备成L-蛋氨酸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三:按照一定的摩尔比,分别取步骤一制备的混合溶液以及步骤二制备的混合溶液,置于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溶剂热反应釜中,密闭之后,将溶剂热反应釜放置干燥箱中于恒定的温度反应若干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反应产物,备用;
步骤四:向步骤三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完全混合后进行离心分离,去掉上层溶液,并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对得到的下层沉淀进行多次洗涤。随后,把洗涤的产物放置于一定温度的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若干小时,即得到实心立方块状硫化铜粉末。
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述的混合溶剂中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的体积为1:1-3。
在步骤三中,所述的氯化铜与L-蛋氨酸的摩尔比为1:1-3。
在步骤三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80-210℃,反应时间为21-24小时。
在步骤四中,所述的真空干燥温度为40-70℃,干燥时间为5-8小时。
相比现有的技术方法,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利用环境友好且具有强结构导向官能团的生物小分子辅助合成实心立方块状硫化铜;这种生物小分子含有的官能团(-C-S-C-,-NH2,-COOH)不仅可以作为结构导向剂对形貌选择,晶体定向成核及结构调整等有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硫源;该方法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实验了绿色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学院,未经邯郸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