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段内多簇裂缝均匀延伸和支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2904.3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蒋廷学;卫然;王海涛;卞晓冰;李双明;苏瑗;肖博;左罗;仲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马营营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段内多簇 裂缝 均匀 延伸 支撑 方法 | ||
1.一种提高段内多簇裂缝均匀延伸和支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段塞式加砂的方式按粒径大小依次注入不同粒径的超低密度支撑剂;
步骤2、采用段塞式加砂的方式按粒径大小依次进行不同粒径的混合密度支撑剂和线性纤维的混合注入;
步骤3、采用段塞式加砂的方式按粒径大小依次注入不同粒径的常规密度支撑剂;
其中,所述超低密度支撑剂的视密度为1.05~1.25g/cm3,所述常规密度支撑剂的视密度为2.8~3.3g/cm3;
在步骤1中,依次注入80-12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40-7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和30-5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在步骤1中,80-12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采用5~7段的段塞式连续加砂,第一段的砂液比控制在1%至3%,并控制之后每段的砂液比比前一段的砂液比提高2%至4%;
在步骤2中,依次进行80-120目混合密度支撑剂和线性纤维的混合注入、40-70目混合密度支撑剂和线性纤维的混合注入、30-50目混合密度支撑剂和线性纤维的混合注入;
在步骤3中,依次注入80-120目常规密度支撑剂、40-70目常规密度支撑剂和30-50目常规密度支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以步骤1中不同粒径超低密度支撑剂总用量100%计,80-12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占比70~80%,40-7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占15~25%,30-5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占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80-12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采用段塞式连续加砂,砂液比为2-5-8-11-14-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40-7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采用2~4段的段塞式连续加砂,控制第一段的砂液比为10%至14%,并控制之后每段的砂液比比前一段的砂液比提高3%至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40-7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采用段塞式连续加砂,砂液比为12-16-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30-5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采用2~4段的段塞式连续加砂,控制第一段的砂液比为15%至17%,并控制之后每段的砂液比比前一段的砂液比提高3%至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30-50目超低密度支撑剂采用段塞式连续加砂,砂液比为16-20-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前进行如下步骤:
步骤1-1、关键储层参数的评估;
步骤1-2、地质工程甜点计算及段簇位置的优选;
步骤1-3、裂缝参数优化;
步骤1-4、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
步骤1-5、射孔作业;
步骤1-6、酸预处理作业;
步骤1-7、前置液造缝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混合密度支撑剂包括常规密度支撑剂和超低密度支撑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密度支撑剂和所述超低密度支撑剂的用量比为1:(1~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密度支撑剂和所述超低密度支撑剂的用量比为1:2。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步骤2中不同粒径混合密度支撑剂总用量100%计,80-120目混合密度支撑剂占比70~80%,40-70目混合密度支撑剂占15~25%,30-50目混合密度支撑剂占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29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