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电厂脱硫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77080.0 | 申请日: | 2020-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0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彭清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清莲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2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电厂 脱硫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电厂脱硫装置,导气管为方形管,导气管输入端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穿孔,与开设穿孔的侧壁相平行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穿口。清洗箱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穿口,清洗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承接板、伸缩气缸、气缸推杆以及沾尘板。驱动电机通过承接板与伸缩气缸驱动连接,两个穿孔的形状大小与气缸推杆相适配,气缸推杆穿过穿孔与沾尘板连接。伸缩气缸通过气缸推杆与沾尘板驱动连接。两个第一穿口和两个第二穿口的形状大小均与沾尘板相适配。伸缩气缸通过气缸推杆驱动沾尘板穿过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伸入或抽出清洗箱。除尘机构对待脱硫空气中的粉尘会进行有效消除,避免了待脱硫空气中的粉尘对脱硫的生产设备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电厂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作为火力发电的主要能源,煤炭燃烧占据着主要地位。而煤炭中会不可避免的夹杂有硫,硫在燃烧后会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二氧化硫。脱硫,泛指燃烧前脱去燃料中的硫分以及烟道气排放前的去硫过程。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渴求也不断增加,燃煤烟气中的SO2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SO2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
然而,目前脱硫方法一般有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脱硫等三种。在燃烧后脱硫的环节中,不少烟气脱硫工艺已经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对各类锅炉和焚烧炉尾气的治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对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脱硫时,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中夹杂的大量粉尘会对脱硫的生产设备造成严重污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大量粉尘会对脱硫的生产设备造成严重污染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火电厂脱硫装置。
一种火电厂脱硫装置,该火电厂脱硫装置包括:导气管、除尘机构、初级脱硫机构、次级脱硫机构、终级脱硫机构以及集中池;
所述导气管为方形管,所述导气管输入端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穿孔,与开设所述穿孔的侧壁相平行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穿口;所述导气管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依次设置有初级脱硫区域、次级脱硫区域以及终级脱硫区域;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清洗箱和两个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箱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穿口,所述清洗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承接板、伸缩气缸、气缸推杆以及沾尘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承接板与所述伸缩气缸驱动连接,两个所述穿孔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气缸推杆相适配,所述气缸推杆穿过所述穿孔与沾尘板连接;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所述气缸推杆与所述沾尘板驱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穿口和两个所述第二穿口的形状大小均与所述沾尘板相适配;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所述气缸推杆驱动所述沾尘板穿过所述第一穿口和所述第二穿口伸入或抽出所述清洗箱;
所述初级脱硫机构包括初级脱硫池、第一水泵、第一导流管以及三个第一雾化喷头,所述初级脱硫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各所述第一雾化喷头的输入端连通;三个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均设置在所述初级脱硫区域;
所述次级脱硫机构包括次级脱硫池、第二水泵、第二导流管以及三个第二雾化喷头,所述次级脱硫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各所述第二雾化喷头的输入端连通;三个所述第二雾化喷头均设置在所述次级脱硫区域;
所述终级脱硫机构包括终级脱硫池、第三水泵、第三导流管、万向喷头以及除雾器,所述终级脱硫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导流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导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万向喷头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除雾器和所述万向喷头均设置在所述终级脱硫区域;所述万向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除雾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清莲,未经彭清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7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WiFi指纹自动采集装置
- 下一篇:无人机山地优先救援路径规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