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科板夹加工用钻孔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1051.5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启;李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家启 |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6D5/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蔡伟伟 |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板夹加 工用 钻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板夹加工用钻孔装置,涉及一种钻孔设备,包括底板,底板上方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梁,上梁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上梁中部转动连接有纵向传动轴,纵向转轴顶部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纵向传动轴外侧滑动连接有不可相对转动的传动转套,传动转套底部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钻头,所述传动转套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于纵向传动轴外侧。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电机驱动实现钻孔,装置采用弹簧给与自动的钻孔挤压力,无需人工挤压,大大的方便了钻孔人员,仅需在更换板夹的时候进行操作,使用体验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孔设备,具体是一种骨科板夹加工用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俱进了。
骨折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其治疗方式往往需要用骨科板夹对断骨处进行定位,便于断骨再生。骨科板夹的定位方式多采用螺丝定位,因而需要在其上方打孔。现有的打孔装置打孔不便,在打孔时需要持续性向下加压进行钻孔,钻孔工作人员需要时刻不停的操作机器,十分不便。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骨科板夹加工用钻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板夹加工用钻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科板夹加工用钻孔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方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梁,上梁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上梁中部转动连接有纵向传动轴,纵向转轴顶部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纵向传动轴外侧滑动连接有不可相对转动的传动转套,传动转套底部通过连接头连接有钻头,所述传动转套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于纵向传动轴外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上梁底部相抵;所述上梁下方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垂杆,垂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导向杆,传动转套与水平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垂杆左右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压杆,转动压杆内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挤压块与传动转套相配合,转动压杆左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拉绳,弹性拉绳右端与立柱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底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脚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拉绳右端连接位置与转动压杆转动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梁外侧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转动压杆转动角度的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拉绳为橡胶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块为橡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转套外侧设有防滑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板夹夹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板夹夹具包括限位盒,限位盒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外侧设有旋钮,所述螺杆内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立板,螺杆右侧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定位立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通过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电机驱动实现钻孔,装置采用弹簧给与自动的钻孔挤压力,无需人工挤压,大大的方便了钻孔人员,仅需在更换板夹的时候进行操作,使用体验好,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家启,未经王家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机座及电机
- 下一篇:屏幕显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